公募|公募百亿俱乐部扩容 基金经理愈显二八效应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宁鹏 发自上海
火热的8月 , 新基金发行热度亦不减 。
8月17日 , 明星基金经理葛兰拟挂帅的中欧阿尔法再次上演“一日售罄” 。 渠道反馈显示 , 仅上午的首募规模已接近200亿元 , 超过其募集上限的80亿元 。
事实上 , 8月首个交易日就诞生了3只爆款基金 , 其中包括景顺长城竞争优势、广发稳健优选 , 以及“封转开”的中欧瑞丰 。
基金发行持续火爆 , 叠加赚钱效应带来的基金净值上涨 , 让“百亿俱乐部”急剧扩容 。
统计数据显示 , 今年5月末 , 管理主动偏股型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经理有60余人 , 但截至8月12日 , 达到上述条件的已有141人 。
“投资者应该珍惜现在 , 未来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都会很大 , 这也许会成为行业‘新常态’ 。 ”8月13日 , 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爆款进化论
“这几年的所谓“爆款”基金 , 与前两轮牛市诞生的巨无霸基金有所不同 。 投资者对于基金的选择更偏向于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 , 至少说明投资者在买入前有过自己的思考 , 而不是盲目跟风 。 ”8月13日 , 上述沪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公募基金早些年一些爆款基金 , 与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关联度较低 。
8月16日 , 有受访的公募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 这些年 , 无论是渠道还是投资者 , 对于基金的认知都有了较大改变 , 回顾过去会有今是昨非的感慨 , 其中最大变化就是破除了对外资的“迷信” 。
公募行业首只百亿基金是海富通收益 。
2004年3月 , 海富通收益以131亿元的首募规模 , 创造了基金业的历史 。 值得注意的是 , 海富通2003年4月1日获批开业 , 当年8月22日才成立了旗下首只基金 。
无独有偶 , 2004年3月发行的国联安中小盘 , 首募亦高达83亿元 , 与海富通类似 , 国联安亦为首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 。
2006年 , 牛市催生公募基金爆发式增长 , 其中广发基金打响第一枪 。 由2005年业绩冠军何震领衔的广发策略优选 , 募集规模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 这只百亿级基金仅是这轮牛市盛宴的开始 。
2006年11月 , 华夏优势增长创下2天募集141亿元的发行纪录 。 然而当月 , 嘉实策略就将其打破 , 不仅一天完成募集 , 且成立规模达419亿元 , 彼时在基金行业可谓空前绝后 。
从时点上看 , 2007年、2015年和2016年成为首募规模破百亿元基金成立最多的年份 , 统计数据显示 , 这三年分别有23只、15只和10只基金的首募规模在百亿元以上 。
2020年 , 爆款基金又一次扎堆出现 。 仅二季度 , 便有5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募集规模超过百亿元 。
下半年 , 基金发行愈加火热 , 其中7月份诞生了7只百亿级基金 , 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 平均规模约为189亿元 。
除了新基金外 , 绩优老基金亦规模暴涨 。 譬如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 , 一季度末的规模为26.48亿元 , 二季末规模已达80.20亿元 。
8月17日 , 华南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如今的爆款基金 , 在行业内并非雨露均沾 , 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中长期业绩有了较高要求 。 事实上 , 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 , 相比2007年、2015年有了长足进步 。 ”
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伴随着爆款基金频出 , 基金业的马太效应凸显 。
数据显示 , 截至二季度末 , 管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最大的为广发基金的刘格菘 , 管理规模高达821.32亿元 , 而规模最少的基金经理仅管理565万元 。
【公募|公募百亿俱乐部扩容 基金经理愈显二八效应】绩优基金经理受追捧的趋势仍在继续 。
7月8日 , 王宗合领衔的鹏华匠心精选首日认购资金达1371亿元 , 创下了公募基金发行认购历史的新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