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的爱你|《我是真的爱你》:不互撕、不焦虑,如何逆袭“她题材”?|专访主创( 二 )


只是这种争斗 , 不是有些剧里的女性角色围桌吃饭互相拼娃一言不合掀桌摔碗 , 也不是有些剧里的女性角色将男人捉奸在床与小三互扯头花 。 编剧丁丁称两人为“职场博弈” , 为什么女性只能囿于家庭与爱情?为什么女性不能和男性一样有事业心?女性值得解放欲望和野心 , 与男性一样能在职场上实现自我价值 。
创作者并非“教做人” , 只分享更多可能性“我也不是不喜欢孩子 , 我只是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肩负另外一个生命 。 ”
许多当下社会话题相关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 无论在前期如何地针砭时弊 , 结局大多还需“归位” , 向主流价值观“低头” 。
不婚丁克族萧嫣 , 却能在大结局时进一步表态自己的想法 , 坚持自己对事业、爱情和育儿的理念 , 这是在“她题材”表达方面前进了一小步 , 更是在女性自由的表达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
诚然已经有一部分观众 , 对于萧嫣和挚爱她的齐彬律师之间感情反复波动有着不理解 , 但这种不理解大多是来源于带着男女主角就要有完美爱情的传统观念 , 不太习惯脱离爱情为先的戏剧创造后 , 一种更具成年人多方位思考的自我纠结逻辑 。
“因为希望通过萧嫣塑造出一个非常强大独立、情感上不依赖任何人的角色 , 所以她的情感走向 , 一直非常纠结不定 。 ”所以编剧丁丁都深感纠结的萧嫣 , 她的情感结局同样也做了一次是向前迈出一小步的全新试探 。
导演吕行则认为 , 作为创作者其实也并不具备对观众“教做人”的立场 , 旁人永远无法理所应当地引导某种固定行为 , 更多地是通过剧中角色在某种困境中还可以做出某种选择的表达 , 让观众看见更多的可能性 , 如果恰巧又很适用 , 那观众就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
这部剧整个40集的篇幅 , 更多的是在展现一些“多选题” 。
事实上 , 这部剧的两位女性编剧丁丁与王宛平是一对母女 , 两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大不相同 , 不分对错 , 也难以互相说服 , 时常充满激烈的碰撞;导演吕行作为男性 , 去理解女性视角 , 更是疑惑多多 。 但也就是这种跨年龄和跨性别的主创团队 , 才促成了更丰富立体的角度和人物行为的多样性 。
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周旋在萧嫣与陈娇蕊之间的重要男性角色莫铭 , 从编剧的立场是塑造了一个深受传统价值观影响、别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 , 因为儿童医生的职业和只关注在新生宝宝 , 而忽略了站在生育女性的立场考虑 , 而被妻子陈娇蕊怨恨的角色;这样一位“老好人”般的角色 , 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 , 在导演的眼里是不负责任的存在 。
这个时候 , 就需要多方探讨 , 如何让他在这部剧里完成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 被萧嫣斥责、与月子中心里的妈妈们相处 , 最后愿意设身处地为女性着想 。
再回到会自我吐槽“我为什么就这么喜欢多管闲事”的萧嫣身上 , 一名看到其他女性有难就会想伸手拉一把的女性 , 这种女性之间单纯且必然的互帮互助可能导演吕行也不太多见 , 但自己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 他依然选择理解萧嫣这种行为存在的合理性 。
这也是编剧丁丁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 尽管彼此立场和价值观不同 , 如萧嫣与陈娇蕊这对一定不能算是朋友的人 , 却只有她们基于处境相当又同为女人 , 在许多关键时刻 , 比其他人更会发自内心地惺惺相惜 , 本能地帮助彼此 。
“女性之间的理解 , 倾听彼此的声音 , 互相支持 , 也是我希望传达的 。 萧嫣是我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 我在现实中见过这样的女性 , 我也希望这样的女性会越来越多 。 ”
优质底料与细腻拍摄 , 加分型制作过程很多时候 , 影视创作从剧本这一源头开始往下进行到每一个环节 , 如果沟通不够充分、衔接不够紧密 , 就会是一个不断扣分的过程 。 《我是真的爱你》则是难得的“加分型”项目 。
“我是《无证之罪》的粉丝 , 当初听说吕行导演要来导我们这部剧的时候 , 真是无比激动和期待 。 ”编剧丁丁坦言 , 在与“偶像”导演共事之后 , 也能感受到吕行是一名能够捕捉到非常细腻的情感角度的导演 , 尤为喜欢他既浪漫又精准的拍摄手法 。
从高分悬疑短剧集《无证之罪》到职场群像剧《平凡的荣耀》 , 导演吕行对风格化表达拿捏得透彻是众所周知的 。 除了编剧丁丁赞不绝口的关于萧嫣与齐彬之间成年人的浪漫相处外 , 萧嫣与陈娇蕊在公司中的暗潮汹涌和剑拔弩张 , “全剧唯一认真”的反派李美娥 , 导演吕行都在用他的镜头语言向观众传递氛围中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