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八佰》开了个坏头( 二 )


作为影院复工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 , 《八佰》的入市承载了提振院线的希望 。 本就活得艰难的小影院们 , 怎么也没想到 , 自己可能会倒在密钥这一关上 。
今年 , 影院在疫情下关闭179天 , 开业之后严重亏损 , 元气大伤 。
“疫情期间 , 影院可以因为停业而‘哭穷’ , 拖着房租、人工费用不交 , 一旦开业 , 就再没有推辞的理由 。 ”经营着20多家影院的李想告诉市界 , “开业之后 , 还钱首先被提上了议程 。 ”
当下的现实情况是 , 开业后增加了消杀、检查的人力成本 , 以及上座率不得超过30%(8月14日后调整为50%)、间隔售座、排片场次减半带来的损耗成本 , 影院虽然门开了 , 但亏损一直在持续 。
现阶段的影院们 , 大多数很难再拿出钱了 。
按照200万票房(票房在200万及以上的影院不需要缴纳保底金额 , 低于200万的才需要 。 为了计算方便 , 我们取一个上限)的发行标准来计算 , 一家影院要交7万元的保底金额 , 若手头有10家影院 , 就意味着 , 片子还没上 , 先要投入70万元 。
市界算了一笔账: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院 , 若按35元/张的票价计算 , 平均每天也就只能大约卖160张票 。 若要想收回7万元的成本 , 必须要花费约12天的时间 。 但疫情期间 , 上座率只有50% , 这就意味着影院要花费的时间会更长 。
将近1个月的时间内 , 保证每天所有场次都在放映《八佰》 , 年票房在200万的影院才能回本 , 并且这还没计算房租、员工、水电、运营、消毒等成本支出 。
“如果不是自有物业 , 房租一般占成本15%-20% , 甚至更高 。 ”传媒行业分析师王闻远告诉市界 。
小影院陷入两难境地:出保底费用 , 有可能收不回本;放弃 , 则意味着彻底失去与行业一起复苏的入场券 。
自2012年起 , 国家一直鼓励县乡级建设电影院 , 并出台了相应的建设补贴政策 。 截至2018年末 , 我国共有2851个县级、39945个乡级行政单位 。
在李想看来 , 这些县城本就因为人口基数等原因 , 建的是小影城 , 达不到200万票房的要求 , 若以后都搞这样的发行方式 , 县城的影院几乎就拿不到可放映的片子了 。
小影院相当于被断了后路 。
华谊的底气够足吗?【八佰|《八佰》开了个坏头】采用这种发行方式 , 华谊兄弟相当于将“矛头”对准了4200家左右的小型影院 。
在刚刚经历漫长亏损期的影院行业中 , 拿不出现钱的老板是大多数 , 这个时机出台这样的方案 , 底气何在?
这或许是建立在华谊兄弟“抓大放小”的策略之上 , 抱着“就算是小影院不买单 , 我也能赚钱”的心态 。
数据显示 , 全国年票房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大中型影院 , 每年为整个电影市场贡献的票房收入高达70%以上 , 只要抓住这部分“大头” , 就已经稳了一大半 。
一些小影院虽然无法放映《八佰》 , 但有着强烈观影需求的观众 , 大概率会去大影院看 , 华谊还是能拿回一部分票房 。
除此之外 , 选择在这个时间上映《八佰》 , 既是一种“冲锋陷阵” , 也能享受到电影市场“久旱逢甘霖”的优待 。
猫眼数据显示 , 仍处于预售期的《八佰》 , 截至8月14日凌晨12点 , 当日预售票房已经达到250.2万元 , 累计预售票房达到1457.4万元 。
更重要的是 , 14日的票房占比和排片场次占比分别达到97.6%和95.5% , 绝对的一家独大 , 在电影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 。
相比之下 , 即便是最近的一部高票房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 整个上映期前 , 排片场次占比最高的7月31日 , 也只达到53.2% , 几乎只有此次《八佰》的一半 。
强势的场次占比下 , 华谊兄弟敲定了大中小影院的最终发行方式 。
刚刚看完点映的Max告诉市界 , 这部片子给她的感觉是能够点燃一个人的民族情怀 , 化妆和特效方面的制作也很精良 , 可以说是国内战争片历史上的一个进步 。 但不足的是 , 部分画面过于血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