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话社会|来看蜀汉后期将才断档的深层次原因,从三国的“魏杨之争”( 二 )


如果话社会|来看蜀汉后期将才断档的深层次原因,从三国的“魏杨之争”
文章图片
诸葛亮看不上魏延 , 为何却重用马谡、杨仪、姜维
魏延的悲惨结局 , 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看不上他导致的 , 那么诸葛亮为何看不上魏延呢?
《三国演义》中描写描写这段恩怨是因为魏延杀主投刘备 , 诸葛亮认为其有“反骨”所以要斩他 。 作为报复 , 后来诸葛亮临死的时候 , 摆续命灯 , 被魏延踢翻 , 致使诸葛亮不能续命 , 最后诸葛亮授意马岱杀魏延 。
在历史上 , 魏延与诸葛亮的确是有过矛盾 , 这个矛盾就是在讨论北伐策略时 , 魏延提出“子午奇谋”引发的 。
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 打算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 但是魏延却请求拨付五千精锐部队效仿韩信 , 从子午谷直袭长安 , 再与诸葛亮会师潼关 。
这是比较激进的一个方案 , 至今都未能证实到底可不可行 , 诸葛亮是一个带兵比较谨慎的人 , 自然不会采取魏延的方案 。
如果话社会|来看蜀汉后期将才断档的深层次原因,从三国的“魏杨之争”
文章图片
但是很多人却将子午谷奇谋当作诸葛亮与魏延矛盾的根本 , 实际上这是表象 , 而并非根本 , 魏延当时经常抱怨自己的才干无处施展 , 可见 , 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并不止于子午谷奇谋 , 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矛盾 。
作为武将出身的魏延在带兵打仗这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 , 他所能提出的策略 , 都是从武将的角度来出发的 , 从中国传统兵法的角度来说 , 所有兵法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出奇制胜” , 也没啥毛病 。
【如果话社会|来看蜀汉后期将才断档的深层次原因,从三国的“魏杨之争”】然而 , 出奇就意味有风险 , 这都是诸葛亮所不愿意接受的 。
作为军师出身的诸葛亮对武将抱有天然的不信任感 , 认为武将不靠谱 , 所以 , 无论是治国 , 还是行军打仗 , 诸葛亮都有点“重文轻武” 。
说诸葛亮“重文轻武”这个提法估计应该是我全网首创说法 ,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比较雷人 , 但是你只要看了诸葛亮打仗时候重用的都是什么人 , 就会认同我说的话 。
如果话社会|来看蜀汉后期将才断档的深层次原因,从三国的“魏杨之争”
文章图片
诸葛亮最信任的人 , 无疑是马谡 , 关于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咱就不说了 , 至于马谡能不能打 , 咱也不去争论了 , 咱就说说马谡的职务 , 马谡之前担任过文官 , 后来被诸葛亮提拔为参军 。
参军这个职务 , 大概就是现在行军打仗的参谋 , 这类人物擅长嘴上谈兵 , 诸葛亮重要马谡的后果就是 , 街亭失守 , 第一次北伐失败 。
其次信任的人 , 应该是继承他衣钵的姜维 , 深挖的话 , 姜维在魏军的时候 , 是天水郡参军 , 对 , 你没有看错 , 又是一个参军 , 诸葛亮看重其才华 , 在姜维投降后破格提拔 。
最后 , 就是杨仪了 , 相对于魏延来说 , 诸葛亮更看重杨仪 , 为此才有了后面“魏杨之争” , 这个咱后面再讲 。
杨仪的职务是长史 , 应该算是高级幕僚 , 也是文人出身 , 看看马谡、姜维、杨仪这些诸葛亮最为信任的人 , 哪一个不是参谋幕僚出身 , 诸葛亮有如此偏好 , 其实跟诸葛亮自身出身有关系 , 毕竟诸葛亮自己就是军师出身 。
正因为如此 , 诸葛亮看不上魏延 , 实际上跟诸葛亮的用人偏好与策略有关 。
如果话社会|来看蜀汉后期将才断档的深层次原因,从三国的“魏杨之争”
文章图片
蜀国后期将才奇缺的根本原因 , 是“幕僚派”打压“将军派”的结果
说到具体问题上 , 魏延是在“魏杨之争”中被杨仪所害死 。 杨仪在北伐中负责筹划粮草以及军事调度 , 是很有话语权的幕僚 , 也充分展现诸葛亮对其的信任 。
也不知何种原因 , 导致魏延与杨仪出现矛盾 , 通常情况下认为是魏延脾气大 , 因此与杨仪不对付 , 我个人倒是倾向在具体行动中受到杨仪的刁难 , 反正二人关系很不好 , 从本质上来说 , 应该还是蜀军中“幕僚派”与“将军派”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