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 二 )


首先 , 看一下诸葛瑾在父亲去世之后 , 所做的决定;他作为家中长子 , 非常具有担当 , 并没有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未成年人 , 而是认定自己已经长大 , 应该为弟弟妹妹遮风挡雨 , 所以选择留守家中 , 并且照顾自己的继母 , 这是在为兄弟姐妹尽孝!
因此这个时候的诸葛瑾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做好一个哥哥和儿子 , 应该还没有考虑未来要干一番多大的事业!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
文章图片
其次 ,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之人 , 虽然看重天地君亲师 , 但是在逃难之中的诸葛瑾已经成年 , 他看着天下乱世 , 看着自己和继母遭受的苦难 , 他肯定在第一时间是希望有人能力挽狂澜平定天下 , 而不是想着扶持汉室稳固天下 , 因为诸葛瑾基本上能看出汉室已经腐朽不堪 , 没有值得扶持的优势!
因此只要有机会 , 诸葛瑾肯定会选择自己认为有希望的主公 , 而不是屁颠屁颠地跑去匡扶汉室!
其三 , 诸葛亮的能力并不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奇才!作为一个历经苦难之人 , 诸葛瑾应该有着自知之明 , 因此当机会来临之时 , 他不会选择摆谱 , 反而会非常主动地表态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
文章图片
其四 , 孙权的态度;诸葛瑾在定居江东之后 , 看着比较安宁的江东 , 他心中多少会产生想法 , 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在江东展现自己的才能;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没想到机缘巧合结识孙权的姊婿弘咨 , 然后弘咨看出诸葛瑾颇具才能 , 所以很快向孙权推荐了诸葛瑾 , 而孙权的态度非常好 , 立马接见诸葛瑾 , 并且得到孙权的重用 ,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 在诸葛瑾心中就是认定孙权是他要效忠的最佳人选!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
文章图片
2 , 诸葛亮的人生目标
第一 , 先看诸葛亮在叔叔去世之后的选择 。 诸葛亮在17岁时 , 诸葛玄去世 , 而诸葛玄当年带着他们投靠荆州刘表 , 所以在诸葛玄活着的几年都是在为刘表效力;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因为叔叔的选择而效忠刘表 , 反而跑去南阳偏僻地方结庐隐居 , 从这一个选择可以看出17岁的诸葛亮心中有着大抱负 , 这与17岁的诸葛瑾有着很大的区别;
诸葛亮凭着自己的认知 , 就在心中判定刘表不是他的明珠 , 所以很果断地远离 , 后面刘表也的确没有干出什么大事 , 教育的儿子也不行 , 说明诸葛亮的眼光很独到!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
文章图片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布局 。 诸葛亮明明隐居在南阳的某个山沟沟 , 而且隐居前也没有做出任何出名的事件 , 凭什么有人在外面推荐他?
这不合乎逻辑 , 因此完全可以推测 , 诸葛亮在隐居的同时 , 也经常交友 , 毕竟南阳当地有很多隐居的名士 , 诸葛亮闲暇时与他们谈天说地 , 时不时暗示一下自己的想法;
即便诸葛亮没有明说 , 但是当时的读书人 , 尤其是与诸葛亮结交的名士 , 个个都是精明能干 , 岂能不知道诸葛亮的意思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兄长分属异国
文章图片
所以有机会就会帮诸葛亮推荐 , 实际上诸葛亮当时的名气已经传到曹操耳中 , 只是诸葛亮毕竟是名不见经传 , 没有合适之人推荐 , 曹操也不会主动去请 , 加上曹操身边能干的谋士不在少数 , 所以“不渴”;
但是苦苦寻求军师的刘备可是做梦都在想这个事 , 因此徐庶的一句要刘备亲自去请才行 , 刘备毫不犹豫就登门拜求 , 三顾茅庐之后 , 加上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 , 以及刘备在当时颇具仁义之名 , 所以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
第三 , 诸葛亮的人生目标就是匡扶汉室 , 诸葛亮看着正统的汉献帝在曹操手中 , 知道直接效忠汉献帝没有意义 , 因此选择迂回路线 , 辅佐汉室宗亲 , 然后通过汉室宗亲来匡扶汉室 , 总之只要由刘姓皇族来天下一统 , 诸葛亮也是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