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娥垂帘听政11年都龙袍加身了,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还是不敢?( 二 )


相比起武则天而言 , 刘娥这开局显然并不算多理想 。
【历史故事】刘娥垂帘听政11年都龙袍加身了,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还是不敢?
文章图片
二、自武则天之后 , 无论是皇帝 , 还是大臣们 , 对于后妃当政都有着防备和抵触情绪 , 刘娥登基的阻力要远远大于武则天;
除了先天上的不足 , 刘娥称帝的另一大阻力 , 就来自于自己老公和大臣们的防备 。
同样是给予听政权 , 唐高宗李治和宋真宗赵恒对待自己的老婆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
李治的《大帝遗诏》是这么说的:皇太子(李显)哲 , ……凡百王公卿佐 , 各竭乃诚 , 敬保元子 , 克隆大业 , 光我七百之基 , 副兹亿兆之愿 。 ……皇太子(李显)可於枢前即皇帝位 , ……军国大事有不决者 , 兼取(武后)天后进止 。
而宋真宗赵恒的《乾兴遗诏》是这么说的:(赵祯)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 然念方在冲年 , 适临庶务 , 保兹皇绪 , 属于母仪 。 宜尊皇后为皇太后 , 淑妃为皇太妃 , 军国事权兼取皇太后处分 。 ……更赖佑佐宗工 , 文武列辟 , 辅其不逮 。
唐高宗李治和宋真宗赵恒两份诏令虽然都明确提到自己去世后 , 自己老婆有听政、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 , 但细细比较下来 , 不难发现 , 李治的用语俨然把武则天当作了和自己平等的执政者 , 可以一言决断军国大事 , 而宋真宗只是说自己儿子年幼 , 刘娥可暂时和大臣们一起商量处理军国大事 。
换言之 , 唐高宗是将大臣们置于武则天的权力之下 , 要求大臣们按照武则天的话去做 , 而到了刘娥这里 , 宋真宗是将刘娥的权力置于宋仁宗之后 , 要求刘娥协助年少的皇帝处理政事 , 大臣们首先应该辅助的对象是宋仁宗 , 而不是完全听命于刘娥 。
从两份遗诏便可以看出 , 武则天和刘娥称帝所面临的压力完全不一样 , 唐高宗是鼓励武则天参与政治 , 宋真宗却并不喜欢刘娥过度干涉政事 。
宋真宗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受了武则天干政的影响 , 在武则天之前 , 士大夫对后妃干政的警惕性也无非是吕后那般专权 , 等到武则天掀翻桌子 , 自己制定规则之后 , 后世的士大夫才意识到:纳尼(òωó?)! , 还能这样玩?
也正因为有了武则天这个前车之鉴在 , 所以当时的士大夫普遍认为后妃干政一定会导致朝政紊乱 , 天下大乱 。
刘娥曾经问过大臣们这样一个问题:“唐朝的武后是怎样一个人?”
刘娥此举 , 颇有试探大臣对于她想称帝会是什么样的反应的意思 , 谁料著名的谏臣鲁宗道却答道:“武后是唐朝的罪人 , 她差点就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 ”
鲁宗道的话基本代表着当时主流士大夫对武则天称帝的看法 , 也表明了传统士大夫反对刘娥称帝的做法 , 北宋名相富弼在给宋仁宗上书时 , 就曾提到过这段往事:“昔庄献临朝 , 陛下受制 , 事体太弱 , 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 , 葢赖一二忠臣救护之 , 使庄献不得纵其欲 , 陛下可以保其位 , 实忠臣之力也 。 ”
【历史故事】刘娥垂帘听政11年都龙袍加身了,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还是不敢?
文章图片
三、武则天的上位 , 离不开出身寒门的庶族士大夫的支持 , 而到了刘娥时期 , 科举取士早已深入人心 , 刘娥无法像武则天那样凭借着士大夫阶层的支持登上皇位;
刘娥在称帝这件事上 , 曾做过几次试探 , 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学武后称帝时被刘娥怒斥“我不做辜负祖宗的事” , 以及刘娥打算穿着帝王之服去大宋王朝的太庙行祭祀时 , “辅臣皆依违不决” , 尚书、礼部侍郎薛奎更是质问刘娥:“您身着帝王之服去祭祀 , 是打算行帝王之礼还是后妃之礼呢?”
从结果来看 , 刘娥的几次试探并不理想 , 虽然那些大臣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刘娥僭越礼制的做法 , 但大臣们的态度却明确告诉了刘娥:你这样做 , 不得人心 , 是要不得的 。
同武则天废黜唐中宗 , 还能得到大票大臣拥护相比 , 刘娥这边穿帝服祭祀就引起众怒了 , 她若是想称帝那简直是地狱难度 。
究其原因 , 很重要的一点 , 在于刘娥和士大夫阶层之间 , 缺乏稳定的利益链接 , 她没法像武则天那样凭借着一手科举制度笼络庶族的心 , 培植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 。
到了刘娥那个时代 , 门阀政治早已衰落 , 庶族已经取代门阀贵族成为了朝堂上的主要政治力量 , 在这种背景下 , 刘娥无法通过控制人才晋升的渠道获得庶族的效忠 。
表面来看 , 刘娥的权力很大 , 但她的基本盘其实极不牢靠 , 她的权力主要来自于宋真宗赋予她的“听政权” , 脱离了宋仁宗母亲的身份 , 刘娥想要把控朝政会变得极其艰难 , 她甚至连名义上忠于她的大臣都无法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