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历史百科|如何客观评价乾隆皇帝?( 二 )


在执政方面 , 乾隆皇帝算的上是明察秋毫 。 他继位之初 , 由于对祖父康熙皇帝感情较深 , 处处向康熙皇帝学习 , 执政宽仁 , 这导致了贪腐现象的出现 , 他自称:“见朕办理诸事往往从宽,遂一以纵弛为得体” 。 乾隆十三年 , 他借自己最珍爱的富察氏皇后去世 , 有的官员百日内剃头 , 对皇后大不敬为理由 , 一怒之下处死、革职不下百名高官 , 执政风格从宽大变成了严厉 , 人们都知道雍正皇帝雷厉风行 , 在位期间致力于整顿吏治 , 但很少有人了解到乾隆皇帝所整治的贪污大案远超过其父雍正皇帝 。 在这里我们再纠正一个历史认识错误 , 那就是乾隆皇帝败家子儿 , 败光了他父亲雍正皇帝存的钱 。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雍正年间 , 国库存银有6000万两 , 乾隆年间只有800万两 。 清朝的国库存银变化主要取决于这位皇帝做过什么事情 , 如遭遇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战争等 。 雍正皇帝在位时期 , 也曾在青海作战 。 根据史志宏编著的《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 , 雍正七年、八年 , 国库存银都超过了6000万两 , 而雍正皇帝驾崩的时候 , 国库存银只有3000多万两 。 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 , 国库存银也曾达到过6000多万两 , 以雍正年间存银最丰盈的时期来对比乾隆年间存银最匮乏的时期 , 显然是有逻辑问题的 。
奇趣历史百科|如何客观评价乾隆皇帝?
文章图片
乾隆皇帝的画像
当然我们必须会承认 。 乾隆皇帝的确是个好大喜功的人 , 他也很铺张浪费 。 他晚年的时候 。 为了维持他宽仁治民的形象 , 还四处减免赋税 。 而国库存银不足 , 就任用和珅等奸佞之臣 。 这也导致了把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贪腐机器 , 最后导致了白莲教起义 。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社会的帝王 , 乾隆皇帝也十分重视农业 , 由于这一时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传统农学也发展到封建社会的巅峰阶段 , 据学者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撰刻的传统农书就多达一二十种 。 如杨山山的《知本提纲》 , 以阴阳五行的理论解释农业生产 , 把传统农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 , 有相当高的水平 。 提及农业 , 就不得不提上流传一个段子:就是康乾盛世是土豆红薯的盛世 , 实际上 , 正是康乾时期的稳定 , 导致人口增长 , 导致了土豆红薯的推广种植 , 乾隆五十年 , 乾隆皇帝意识到“番薯(即红薯)既可充食 , 兼能耐旱 , 必使民间共知其利 , 广为栽种 , 接济民食 , 亦属备荒之一法” 。 所以 , 晚年的乾隆其实是最早将红薯这种高产作物进行推广的皇帝之一 。
说到乾隆 , 不得不提的就是乾隆与“十全武功”这个话题 。 首先我们要知道十全武功都是什么 , 乾隆《御制十全记》称“十功者 , 平准噶尔为二 , 定回部为一 , 扫金川为二 , 靖台湾为一 , 降缅甸、安南各一 , 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 , 合为十” 。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两平准格尔部 , 解决了自康熙、雍正以来的边疆问题 , 扩地千里;
【奇趣历史百科|如何客观评价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木、清王朝正式统一了西域;
两平金川 , 大小金川 , 位于今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 , 是内地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路 , 其战略意义重大 。 两次金川之役 , 耗费了清王朝数千万帑银;
平定林爽文之内乱;
征讨安南 , 介入安南事务 , 最终清军败退 , 但安南鉴于清朝国力 , 称臣 , 成为清朝属国;
征缅甸 , 起因是缅甸军队进行骚扰中国云南地区 , 清军反击 , 具有自卫性质 , 但后来侵入缅甸 , 最终战败 , 缅甸鉴于清朝国力 , 称臣 , 成为清朝属国;
两平廓尔喀(今尼泊尔) , 击退廓尔喀对中国西藏的侵略 , 并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 一直沿用 。
如果分析十全武功 , 我们可以看出 , 虽然有很多“武功”很难称为战功 , 并且耗费国库无数银两 , 加深了人民的负担 , 体现了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 。 但另一方面 , 这些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 , 对于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