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息县:矿山变公园 群众日子比蜜甜
本文图片
新华网郑州8月15日电(赵国民 余江 倪莎)山中有池 , 池中有水 , 水中有鱼 。 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县城南4公里处 , “山中天池”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 游客漫步其间 , 一种别样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 。
“天池”位于息县濮公山 。 据传此山曾被苏东坡誉为“东南第一峰” , 其山石属灰岩矿 , 所产“息石灰”是息县“三大宝”之一 。 这座藏金埋银之地 , 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 。 然而 , 随着矿山资源的日益枯竭 , 这里成了息县人民挥之不去的“生态伤疤” 。 一句“吃饭盖住碗 , 睡觉蒙着脸 , 一年吃掉一块预制板”的顺口溜 , 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当时的生活环境 。
“以前轻易不敢出屋 。 树上都是白灰 , 洗完的衣服都晾晒不了 , 不少村民不得不整天关门待在家里 。 ”息县濮公山管理区中渡店村村民彭国义说 。
【新华网|河南息县:矿山变公园 群众日子比蜜甜】 2012年 , 息县果断关闭濮公山的水泥和石子开发等企业 。
“矿区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家矿主 , 矿权设置久远 , 利益多元 , 一个坑口的年利润涉及几十万、上百万 , 财路被切断 , 企业难接受 。 刚开始关闭时 , 有夜里偷偷把矿区堵上的坑口扒开的 , 有玩‘失联’的 , 有硬挺着的 。 ”濮公山管理区姚洋飞说 。
使出硬手腕 , 打出温情牌 , 通过一系列宣传引导工作 , 矿主逐渐从“不想治、被动治”转变为“必须治、按样治、主动治” , 承担起植被恢复的主体工作 。 随后 , 聚力将其打造为矿山公园 , 大规模植树造林 , 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 , 周边村民也被安置进堪比城市社区的园林小区 。
在濮公山转型发展中 , 息县自然资源部门积极介入 , 把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 投资1.15亿元 , 整治土地2.1万亩 , 并对生态环境、矿山修复、空心村、人居环境改善、景观建设、河道治理等进行了综合整治 。
如今 , 濮公山绿树成荫、层峦叠嶂、亭台楼榭、水流潺潺 , 依据其独特的矿山地理环境 , 建成了时光隧道、银杏走廊等多处观景项目 。 今日的濮公山慢慢成了网红打卡地 , 每天都有数拨儿“城里人”前来观山看水 , 徜徉在美景中 。 (完)
- 新华网|揭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神秘面纱
-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久别,重逢!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曲周:童车企业转型升级拓展海外市场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石家庄:精准帮扶助力文创企业发展
- 【】家族势力把控基层政权 河南一“村官”涉黑团伙32人获刑
- 新华网|党徽在战“疫”一线闪光——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干部群像扫描
- 新华网|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忠诚警魂——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民警察群像
- 新华网|走近“带货主播”李佳琦
- 新华网|各显神通的“机器伙伴”
- 新华网|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交火致2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