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1917》 , 看到这个名字 ,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片子所讲述的故事本身很简朴:
1917年的春天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 。 两位士兵被挑选去传递一项重要的情报 , 这封情报能挽救1600名英国士兵的性命 , 其中包括两位男主之一的哥哥 。 然而题目在于 , 这项任务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前面是寸步难行的敌人锋线、战壕、焦土……而他们只有两人 , 和不到24小时的时间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伪长镜头片子 , 顾名思义 , 就是将数个镜头利用后期殊效、隐藏性剪辑处理成看上去只有“一个镜头”的高技术含量活(即摄像机不会停) , 古有《夺魂索》 , 近有《鸟人》 。
现如今 , 又有了《1917》 , 相信很多影迷在看到《1917》的一镜到底之后无疑是很高兴的 , 由于其难度之大 , 前所未有 , 演员与摄像机需要持续穿越多个战壕、农场、废墟、河、树林等近六七个主要场景 , 配合后期剪辑、殊效公司背景置换、数字化处理 , 将十几个镜头整合成“一个”长镜头 , 据幕后解释 , 光剧组演员编排的时间就达到了半年之久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在观影之前 , 网上铺天盖地的更多的是对“一镜到底”的剪辑和分析 。
但是除了这个高难度的“伪一镜到底”以外 , 小格想谈谈别的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你会怎么看待一个拿战役徽章换红酒的人?而理由仅仅是:“我当时口渴了”
Schofield这个角色的设定很有意思 , 仅仅由于队友无意中选中了他 , 就被迫承担了如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他不在乎勋章 , 不在乎输赢 , 同样厌恶战役 。 他埋怨战友拉上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 , 但是当战友意外死去 , 他终于被迫一个人踏上征程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他呼喊战友推动卡车 , 独自冒着枪弹跨越断桥 , 用并不高明的枪法和阁楼上的敌人拼命 , 在黑暗中笨拙地扼死敌人 , 又狼狈地夺路疾走 , 泅过尸河 , 挤过战壕 , 飞驰在前线……
影片以战场片的大树开头 , 又以此结尾 , 然而此时那个同样在树下瞌睡的Schofield , 已和影片开头判若两人:他获得了一种不属于他却又必需被他承载的勇气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第三幕中 , Schofield从枪弹击中的脑震荡昏迷中醒来 , 他眼中看到的拔地而起的光明 , 正映在本来是柔美小镇、但如今变成断壁残垣的焦土上 , 不断移动的光明和黑暗仿佛是他头脑中的幻象 , 耳边是炮弹巨大的爆炸声和枪弹的咆哮 , 以及最后他在破晓之前映着炮火的桥上的一跳 , 几乎是末日美学的教科书演绎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镜头一转 , 他从瀑布中坠落 , 在打着旋的池塘里漂浮 , 手边竟然有一片片飘落的樱花 。 影片也就在这里超越了技术 , 达到了美学的高度 。
寻美食|伪“一镜到底”的背后,《1917》:浸入式战场体验
文章图片
就像小格之前的文章讲过的 , 片子的商业性和作者性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 许多观众都不喜欢看战争片 , 由于受不了单调的颜色、炮弹的轰炸 , 和带上钢盔的脸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