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二 )


【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文章图片
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时 , 发现当地夏、秋两个季节雨水很多 , 致使田地被淹、粮米涨价 , 于是海瑞疏浚了淞江和白河 , 使百姓得到实惠 。 此外 , 海瑞还全力摧毁豪强势力 , 推行“一条鞭法” , 安抚穷困百姓 , 使穷人收回被豪强倾吞的土地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海瑞这样一位堪称模范的官员 , 虽然很难让对手找到槽点 , 但却也没有什么朋友 。 事实上 , 在他生前 , 朝中也几乎没有人以他为榜样 , 大家对他的态度与其说是敬重 , 倒不如说是害怕 , 而且是那种带有嫌弃意味的害怕 。 包括曾被他死谏的嘉靖皇帝 , 他虽然没有杀海瑞 , 但一直把海瑞关在大牢中 , 直到驾崩 。
【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文章图片
后世的历史学家 , 大多也只是称道海瑞的清廉 , 而少有人说他是一个值得世人效仿的好官或能臣 。 在《万历十五年》中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用了一章的篇幅讲海瑞 , 塑造了一个极具戏剧张力的海瑞形象 , 非常具有历史厚重感 。
但黄仁宇并没有称海瑞为模范官僚 , 而是称他为“古怪的模范官僚” 。 我们知道 , 模范本身应当是正统的 , 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 在这之前加个“古怪” , 味道就完全变了 。 海瑞是一个奇葩 , 难道大家也要跟着他成为奇葩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因此 , 海瑞实在称不上模范 , 只是一个空架子 , 一块贞节牌坊 。
【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文章图片
海瑞是当仁不让的清官 , 但清官并不意味着好官 。 海瑞干了一些实事 , 但这些实事却没有长久地发挥作用 , 作用仅限于他在那个地方的时候 。 对此 , 黄仁宇先生是这样说的:
海瑞的信条和个性使被人遗弃 , 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 。 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己的精神 , 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 。 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一样 , 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 , 人们评论他的具体措施时 , 却不会有太大分歧 。 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的办事制度 。
事实上 , 海瑞的每一项主张 , 每一个行动 , 都使朝中同僚感到无比紧张 , 他们不得不处处防着他 , 躲着他 , 继而结成同盟对付他 。 而在海瑞去世之后 , 满朝同僚中只有极少数人感到可惜 , 大多数人是感到松了一口气 , 终于可以不再见到他了 。
【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文章图片
这充分说明 , 作为一个管理者 , 过分严格要求自己 , 又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 , 这是行不通的 。 就好像有的领导每天自己工作十几个小时 , 只休息四五个小时 , 也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 怎么行得通呢?
对此 ,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海瑞比作屈原 , 不能简单地说一句“举世皆醉他独醒” 。 因为海瑞那种苦行僧式的做法 , 多少有点违背人性 。 明朝官员的俸禄极低 , 低到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 这从海瑞本人的事例中就可以看出 , 他极端节俭 , 又没有子女 , 曾经拿过二品和三品俸禄 , 但死去后连丧葬费都不够 。 其他的低级官员 , 如果只靠俸禄 , 那就更惨了 。
洪武皇帝朱元璋将官员的俸禄定得如此之低 , 其实是在逼大家贪污 。 因此 , 虽然朱元璋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制度惩处贪污 , 但贪污之风在明初就泛滥成灾了 。 海瑞没有意识到一切的根源并不是大家的道德败坏了 , 而是整个制度存在问题 。 他寄希望于将一切恢复到洪武初期的样子 , 甚至要恢复残忍的“剥皮食草”之刑 。 海瑞完全不知道 , 自己真正要对抗的是什么 。
【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文章图片
海瑞的另一大壮举是将被豪强侵吞的土地还给穷人 , 但其实取得的成效也非常微弱 。 当时的社会中并没有信用借贷机构 , 每个人有了钱后都可能会将钱借给别人 , 抵押物是土地 , 回报则是高利率 , 这就注定了民间土地要被不断倾吞 。
海瑞的出发点是好的 , 但却没有意识到 , 剥削是一种延绵数千年的社会现象 , 到了明朝时更是成了上层家庭经济的基础 。 对此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评价道:
海瑞卷入大量的纷争之中 , 孤军奋斗 , 遂使自己陷于不能自主之境 。 以个人力量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 , 加之在具体处理诉讼的时候又过于自信 , 既没有对地方情形做周密的考察 , 也没有宣布法律准则 , 更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以做出公正的裁决 , 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