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采玉人
【|80年代采玉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 ”
这些都是80年代令人缅怀的一丝文艺气质 , 今天说来都会令人引起共鸣 。 可是如今的我们慌慌张张为了碎银几两 , 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忧伤 。 这就是为何80年代街上大家放松没有忧愁的表情 , 那时的人文气息被人所怀念 。 其中 , 也包含了80年代来到新疆“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的采玉人 。
“遇有玉石 , 脚踏知之 。 ”我们只听说过踏雪寻梅的 , 但是 , 踏石寻玉从来没有听说过 , 也许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 玉与石在脚的触感上还是有差别的 , 和田玉温润 , 但是 , 这还要凭经验和搭配眼睛看 , 采集到了玉石之后 , 要送到原石集合所 , 然后对玉石进行称重 , 按照当时的市价给采玉人报酬 , 假设一次一块石头50元 , 80年代的人一个月工资不足100元 , 但是有人计算过 , 在北京生活一天 , 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天才1元 。 这笔报酬对于和田人来说不小 , 新疆的物价与北京比起来是有地区差的 , 所以 , 从80年代起 , 艰辛的采玉人也因为经济的问题 , 除了冒着生命危险 , 有时连名誉都要搭进去 。
80年代恰逢改革开放初期 , 金钱对于很多人来说很敏感 , 连个体户 , 万元户都要被诟病 , 何况是国家许可的采玉人呢?拿着公家的钱 , 给有些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买玉的方便 。 那时的人对市场经济也不了解 , 认为你2万给企业或个人拿下的原石 , 到了年底涨到7万 , 就是你中饱私囊 , 从中获利了 , 在当时 , 需要身边工作的同志、上级相关负责的领导再三为这个采玉人证明 , 担保才可以让他坚持18年的采玉生涯 。 并且从此将富贵荣华 , 生死荣辱看淡 。
18年后的今天 , 和田玉市场的乱象 , 坐地起价 , 籽料造假 , 有价无市的样子 , 不知道当年80年代的采玉人看了会不会心酸?严格坚守原则的玉商 , 为了玉质、品相深入一线用命换玉 , 却为以次充好 , 不良造假的同行背了黑锅 , 疫情来袭 , 他们又将何去何从?难道真的让这些良心玉商 , 从此只关心粮食蔬菜 , 属于他们的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何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