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说搞笑|乾隆是庸主?从乾隆继位初期看他的执政能力

【十日说搞笑|乾隆是庸主?从乾隆继位初期看他的执政能力】学过中学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 中国古代历史结束于1840年 。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 , 让中国开始了100多年的屈辱的近代史 。 鸦片战争清王朝的失败 , 远因可以追溯到乾隆朝后期 。 乾隆朝后期 , 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落 。
十日说搞笑|乾隆是庸主?从乾隆继位初期看他的执政能力
文章图片
乾隆皇帝统治的后期 ,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军事上 , 中国全方位落后于西欧和美国 。 很多人觉得乾隆皇帝其实是个庸主 , 他统治清朝60多年 , 最终清帝国却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病秧子国家 。 那么 , 乾隆真是是庸主?笔者觉得不是 , 从继位初期的表现看来 , 乾隆皇帝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
十日说搞笑|乾隆是庸主?从乾隆继位初期看他的执政能力
文章图片
1735年,雍正帝驾崩 , 他儿子乾隆帝登上皇位 。 雍正皇帝死很突然 , 没有留下遗诏 。 皇位交接的瞬间 , 总是伴随着腥风血雨 。
十日说搞笑|乾隆是庸主?从乾隆继位初期看他的执政能力
文章图片
就以清朝为例 , 太祖努尔哈赤死 , 皇太极和其他贝勒勾心斗角 , 在皇太极的运作下 , 赐死大妃 , 断绝多尔衮三兄弟对皇位的垂涎;皇太极死 , 他的儿子豪格和他的弟弟多尔衮 , 剑拔弩张 , 双方差点火并起来 , 最终皇位让福临(顺治帝)来坐 , 才让双方收起了刀剑;顺治帝死后 , 康熙皇帝的登基没有太多的阻力 , 但是外部的权臣鳌拜逼迫 , 让康熙忍气吞声、战战兢兢渡过了好几年的时间;康熙皇帝死前、死后 , 众皇子就对皇位展开了争夺战 , 太子、四阿哥、八阿哥分别组建自己的班底 , 围绕皇权展开了角逐 , 不知多少人赔上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 。 乾隆的继位 , 可就没有祖宗们那么惊险了 。 雍正皇帝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 , 由皇帝生前秘密选定继承人 。 老皇帝死后 , 文武百官查看皇帝遗诏 , 新皇帝登基就行了 。 乾隆皇帝 , 就是是清朝第一个秘密立储制度的受益者 。 他的继位 , 没有人跟他剑拔弩张的对峙 , 也没有人和他勾心斗角争斗多年——他唯一的竞争者 , 哥哥弘时在1727年就不明不白死掉了;他的继位 , 没有权臣对皇位产生威胁;他的继位 , 也没有严重的内忧外患 。 那么乾隆皇帝仅仅是运气好吗?绝对不是!乾隆皇帝虽然和平继位 , 但是他深知自己的统治还不牢固 , 为了稳定局势 , 他做出了一系列举措 。 (1)连续发布数道圣旨 , 做好“过渡”期间的安排 。 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1、宣布自己将继续处理先帝未完成的事业 , 以维护政策连续性 。 2、告知大臣自己合法继位 , 大臣们要效忠自己 。 3、要求各地官员 , 不能将已经上奏先帝的奏章 , 私自撤回 , 违者严惩 。 4、最重要的一点是拉拢当朝的大臣 。 尤其是张廷玉和鄂尔泰 , 这两人是雍正皇帝信赖的肱骨之臣 。 拉拢二人 , 是为了稳定人心 , 让广大官员安心工作 , 一切如旧 。 5、驱逐雍正皇帝豢养的道士出宫 。 (2)局势初步稳定之后 , 乾隆皇帝趁热打铁 , 恩威并施 。 1、他要求官员办实政 , 整饬官风 。 2、乾隆皇帝重新处理八阿哥胤禩案件 , 把八爷党的大部分犯案人员都赦免了 。 以此乾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 , 争取皇族和满洲贵族的支持 。 3、对于曾静案 , 乾隆皇帝改变雍正的处理方式 。 他下令将蛊惑反清 , 但又被雍正赦免的曾静等人处死 。 目的是打击民间的反清思想 , 杀一儆百 。 4、在乾隆拉拢皇族的同时 , 清除对自己有威胁的弘皙等人 。 弘皙作为曾经的太子允礽的长子 , 对皇位不敢放弃 。 他年长于乾隆皇帝 , 在宗室中也有一定的人脉 , 更重要的是 , 他曾经也是康熙皇帝喜爱的皇孙 。 若不是允礽倒台 , 弘皙很可能当上皇帝 。 5、在经济方面 , 乾隆一继位 , 就减免各种农业税 。 继续实行“摊丁入地”的政策 , 将人头税摊入税粮中征收 。 6、禁止虚报开垦荒地 , 缓解佃农和地主的矛盾 。 注重兴修水利 。 对商人的正当贸易 , 予以保护 , 打击非法经商 。 从以上可以看出 , 乾隆皇帝继位之处 , 处理政务可谓是炉火纯青 。 一切都以“维稳”为主 , 最终新生的乾隆王朝稳定了下来 , 这反映了他的进取精神和决心 。 有人会反对:清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 皇帝一言九鼎 , 只要皇帝不是傻子 , 稳定局面很简单 。 笔者觉得:非也 。 乾隆朝代的早期 , 乾隆处理政务大事、对朝臣的恩威并施和对宗室的拉拢 , 都是他多年历练的结果 。 理由如下:1、乾隆继位时 , 才24岁 , 算是相当年轻 , 但是他处理国家大事 , 却显得有条不紊 , 得体恰当 。 一方面固然有张廷玉等辅政大臣的帮助 , 但更重要的是在康熙、雍正年间 , 两个老皇帝对乾隆的言传身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