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白要钱有钱,要才有才,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李白|李白要钱有钱,要才有才,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文章图片
李白|李白要钱有钱,要才有才,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文章图片
【李白|李白要钱有钱,要才有才,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电影《妖猫传》截图 ,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
根据《新唐书李白传》《草堂集序》等史料的记载 , 李白是东晋时期西凉国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 , 隋朝末年 , 他的先祖因犯罪而流徙到西域碎叶地区 。 他的父亲李客常年在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经商 , 于神龙初年(公元705年)带着时年五岁的李白以及其家人 , 从西域长途搬迁到唐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 也有一种说法称 , 李客在李白出生前就已经迁往四川 , 青莲乡才是李白出生地 。

有争议的李白出生地西域碎叶城 不论李白出生在哪 , 他的祖辈已经在西域生活上百年 。 作为中国西部的边境城市、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 碎叶城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 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 到李客这里已经积累了丰裕的家财 。

李白的家庭富裕到什么程度 ,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 不过我们可以从侧面推断出来 。 在古代 , 特别是宋朝活字印刷术普及之前 , 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是读不起书的 , 而李白自称在五岁时就能诵读当时的启蒙课本《六甲》 , 在四川生活的二十年能够手不释卷 , 并培养出了过人的诗赋才华 , 家里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做不到的 。
此外 , 他还在《古朗月行》中自述——

小时不识月 , 呼作白玉盘 。
那个时代 , 能见到“白玉盘”这样高级物件的十分难得 , 而李白看到月亮的第一反应竟是它 , 可见其生活环境的优渥 。

小时不识月 , 呼作白玉盘李白十几岁在蜀中时 , 就结交了诸如赵蕤、元丹丘这样的名士 , 一定程度上是沾了父亲李客的光 。 在二十岁时 , 他的诗作能够得到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同为文学大家的礼部尚书苏颋的赞赏 。 假如他是个乡野出身的穷小子 , 又没有一些有一定地位的亲朋好友帮衬 , 在那个尊卑有别的时代 , 在没有经过科举仕途的情况下 , 即便诗文再好 , 恐怕也难受到官员的接见与重视 。
李白出川游历后的经历 , 更是说明了他家境的殷实 。 他怀抱远大的政治理想 , 仗剑远游 , 去到处结交诸如宰相张说、安陆州裴长史、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等有头有脸的人物 , 每遇到一位都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抱负 , 同时也准备了大“红包” , 便于向对方推销自己 。 他仗义疏财 , 花了很多钱在同市井之徒喝酒行乐和女人身上 , 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也慷慨相助 , 出行前随身带的三十万金逐渐见底(散金三十万 , 有落魄公子 , 悉皆济之) , 而当时一个州官的年收入不到五万 。 “一朝乌裘敝 , 百镒黄金空”“千金散尽还复来”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抒发的气魄 。 不愧是“家里有矿”的人物 。
李白出游路线图片来源:王兆鹏《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可能你会问了 , 既然李白要钱有钱 , 要才有才 , 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根据《唐六典》记载 , “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 , 自执工商 , 家专其业 , 皆不得入仕 。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 , 不得预于士 。 ”李白商贾子弟的身份 , 限制了他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可能性 , 即便他家有钱 , 在当时却社会地位低下 , 使得他只能走“旁门左道”去结交达官贵人 , 才能得到上层阶级的青睐 。

虽然碎叶城在唐朝时是汉地 , 但久经西域胡风的浸染 , 在这一带生活的人既像中原人一样重视读书 , 又注重体魄的强健和武艺的习练 , 率真义气 , 李白正是在父辈这种性格作风的熏陶下长大的(十步杀一人 , 千里不留行) 。 唐朝的整个风气也是崇文又尚武 , 文弱书生在西域生活或是长途远游中 , 很容易把命丢下 。 正是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 , 造就了李白这样能文能武、正直率性、任侠仗义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