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文章图片
中国目前为止 , 没有任何一个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甚至在世界上能够被称为顶尖的物理学家的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中国人 。 难道是因为中国人不够聪明?当然不是 , 中国人的智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 。
我国因为战争的原因 , 在很多事物上起步都是比较晚的 。 当时的中国处于如火如荼的保卫祖国的战争当中 , 鲜少有孩子能够拥有学习知识的机会 。
在当时的社会中只有少部分家境殷实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知识的熏陶 , 甚至送往海外进行更为系统的知识学习 。 这些留学生 , 凭借着自己不断努力的学习 , 终究取得了不错的才华 , 其中就包括杨振宁 。
一、人物介绍
杨振宁 , 1922年生 , 安徽合肥人士 。 杨振宁的启蒙源自他的母亲 , 在杨振宁四岁的时候 , 同龄的孩童还在忙着玩耍嬉戏 , 杨振宁就开始了家庭教育 。 在家中 , 杨振宁的母亲亲自教导杨振宁识字 , 令人惊叹的是 , 年幼的杨振宁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内 , 就学会了三千个汉字 。
(杨振宁图)
杨振宁自幼拥有家庭教育背景 , 在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 父亲从美国归来 。 杨振宁的父亲在回国的第二年时 , 就选择在清华大学任教 , 而杨振宁也因此就读于清华大学教员子弟学校 。
一九三八年的杨振宁有着高二的学历 , 于是他参加了统一招生考试 , 并如愿以偿地被西南联大录取 。 起初的杨振宁听从父亲的意愿选择报名了化学系 , 但随后自己重新报名了物理系 。
本科毕业的杨振宁考取了本校西南联大的研究生 , 继续了自己对物理的研学 。 一九四五年 , 杨振宁开始前往海外留学 , 进行深造 。 在留学期间 , 杨振宁和恩利克·费米合作 , 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和米尔斯一同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等 , 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荣誉 。
爱因斯坦 , 出生于德国 。 爱因斯坦从瑞士“苏联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后 , 选择加入了瑞士国籍 。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设 , 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等 。 一九四九年 , 他被评选为二十世纪的“世纪伟人” 。
(爱因斯坦图)
在杨振宁的眼中 , 爱因斯坦是他的偶像 , 在物理界中是如同大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 但凡爱因斯坦有任何一个公开的讲课或演说 , 杨振宁必定到场 , 即使人满为患 , 站着也要听完讲课 。
二、爱因斯坦与杨振宁的三次见面
杨振宁与爱因斯坦曾经有过三次会面 。 第一次见面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见面 。 杨振宁受邀参加爱因斯坦的一场讲座 。 这场讲座邀请的人数不多 , 类似于一次会议一般 。 非常幸运的是 , 杨振宁就受到了自己偶像的邀约前往讲座 。
【爱因斯坦|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获得任何的帮助】
杨振宁凭借着物理界中年轻学者的身份 , 被邀请一同参加这次讲座 。 粉丝见偶像 , 心情总是激动的 , 第一次的见面让杨振宁振奋人心 。 但随着讲座的结束 , 二人并未有过任何的交集 。
第二次与爱因斯坦的见面发生在一九五零年间 , 这次的见面也只算得上是一次学术观摩 。 物理界中的著名的人物 , “量子三巨头”之一的尼尔斯·玻尔与爱因斯坦举办了一次学术讨论会 , 地址定在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中 。
两大物理界顶级人物的学术讨论如同“神仙打架”一般 , 吸引了众多物理界的学者前往观看 。 由于人数众多 , 杨振宁没有座位 , 只能全程站着看完了两大物理界顶级人物的学术讨论 , 毕竟谁都不想错过这场巅峰对决的学术讨论会 。
杨振宁与爱因斯坦的第三次见面是在一九五二年间 。 这一次见面才能算得上是两人真正意义上的见面 。 此时的杨振宁在物理界中已经小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