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为什么于禁的结局最惨?( 二 )


于禁的悲剧不仅因为投降
有趣的是 , 五人之中张辽、张郃、徐晃都是降将出身 , 而于禁、乐进最初只是中下级军官 , 即史书所说的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 , 他们在曹营快速崛起 , 说明了曹操的知人善任 , 也说明曹操一向标示的“唯才是举”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
【历史故事】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为什么于禁的结局最惨?
文章图片
在“五子良将”中 , 于禁的身上本来光环最多:每有打仗不是前锋就负责断后 , 体现曹操的绝对信任;所有硬仗、恶仗都难不住他 , 所向无敌 , 关键时刻屡立大功;不徇私情、敢于从严治军 , 又不贪慕财富 , 个人品质为曹操所重 。 曹操在世时于禁已被授予左将军的高位 , 成为曹魏一颗耀眼的将星 。
但一场失败改变了一切 , 于禁的完美形象顷刻坍塌 , 曹操不解、对手羞辱 , 自己也羞愧异常 , 在重名节甚于重视生命的时代 , 被俘的于禁似乎只有一死才能配得上“良将”的称号 。
但这又是讲不通的 , 汉末三国时代 , 被俘求生的名将其实还有许多 , 不仅张辽、张郃、徐晃是降将 , 被曹操称赞的庞德也曾是降将 , 还有关羽、姜维等人 , 甚至刘备也有多次投降的经历 , 至于名气小一些的将领那就是更多了 。
群雄相争、各为其主 , 在三国那个特定的时代 , 投降如同“跳槽” , 有的因为原来的主人失败了 , 有的因为要寻找更好的“明主” , 无论主动与被动 , 其实都无关民族大义 , 一般都是可以理解的 , 历史似乎独对于禁更苛刻 。
【历史故事】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为什么于禁的结局最惨?】于禁的不同之处在于 , 他投降后没能效忠于蜀汉或者孙吴 , 而又回到了原来效命的主国曹魏 , 无论对曹魏还是对于禁本人 , 这都成了尴尬的事 , 再遇到一个心胸狭窄的曹丕 , 于禁只能以彻底的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