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历史将会怎样被改写?,长平之战若将“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成韩信( 二 )


因此 , 我们从秦军在战场上表现 , 可以看出秦军战斗力强悍 , 秦军士兵的凶悍 。
在反过看赵军 , 赵军虽然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 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 , 赵国也是在战国末年 , 山东诸国中唯一可以单独有实力抵御秦军的国家 。
但是赵国军队实力主要体现在骑兵上 , 而在长平之战中 , 长平的地形并不适合大兵团骑兵作战 , 而在真实的长平之战中 , 赵军的骑兵主力始终也未曾出现在长平之战中 , 而是主要驻防在赵国北方长城边线 , 一直防守匈奴的入侵 。
在长平前线的赵军则以步兵为主 , 当时赵国的总人口不过三百五十多万 , 在赵国投入在长平前线的军队达到四十五之多 , 以此 , 赵国步兵主力精锐必然也尽在长平 。
以秦军凶悍程度 , 即使在长平前线 , 面对赵国主力骑兵精锐 , 想必其结果也是一样 , 赵军必败 。
根本原因在于秦国军功制 , 敌方士兵在秦军眼里便是仕途之路 。 而山东诸国没有任何一国可以对下层士兵、百姓做到这一点明文奖励规定 。
因此 , 从军队的战斗力上 , 秦国就领先赵军一局 。
其二、双方统帅的指挥才能 。
白起和韩信都是杰出的军事家 , 不过作者认为 , 在长平之战中 , 白起的军事才能更略胜一筹 。
赵国公子平原君:“武安君之为人也 , 小头而锐下 , 瞳子白黑分明 , 视瞻不转 。 小头而锐下者 , 断敢行也 。 瞳子白黑分明者 , 见事明也 。 视瞻不转者 , 执志强也 。 可与持久 , 难与争锋 。 ”
从中 , 我们可以看出白起性格沉稳、踏实、果断 , 每逢遇到大事能临危不惧 , 这是一个为统领百万大军将领具备的基本战术素养 。
白起能够在战场上淡定自如 , 这完全使一个战场上 , 熟练自如的将领自信的表现 , 毕竟对于白起来讲 , 这大兵团野外的围歼战 , 白起已经能够运用的熟练自如 。
水煮歷史|历史将会怎样被改写?,长平之战若将“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成韩信
文章图片
秦将白起
我们在了解下韩信: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 常称病不朝从 。 信由此日夜怨望 , 居常鞅鞅 , 羞与绛、灌等列 。 信尝过樊将军哙 , 哙跪拜送迎 , 言称臣 , 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 , 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虽然有惊世之军事才华 , 但是韩信性格过于自傲 , 这恰巧是一个军事统帅最大的缺点 , 我们常说骄兵必败 。
水煮歷史|历史将会怎样被改写?,长平之战若将“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成韩信
文章图片
韩信
纵观韩信一生的战功中 , 战功赫赫 , 鲜少有败绩 , 然而我们细看 , 无论是水淹雍城 , 还是水淹龙且 , 韩信擅长偷袭战 , 并不擅长大兵团围歼战 。
韩信自负的另外一点 , 时常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 , 白起不如也 。 长平之战 , 后世韩信对此也曾经评价过 , 韩信认为一方面白起用六十万兵力包围赵军四十五万 , 虽然了不起 , 但是其结果却是“杀敌一千 , 自损八百” , 秦军也伤亡二十万 。 并且战争拖得时间太久 , 历经三年才结束 , 对秦国造成很大的财政负担 。
另外一方面 , 白起不懂“围必有缺”的道理 , 长平之战中 , 秦军把赵军包围犹如铁桶一般 , 其结果赵军拼死突围一战 , 秦军很大的伤亡都是此过程中造成的 。 韩信则认为把埋伏圈留一个缺口 , 然后对敌人的主力埋伏掩杀 , 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 , 也缩短了战争时间 。
但是作者认为韩信这是恰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纵观韩信指挥的大兵团作战中 , 仅垓下之战勉强称得上大兵团围歼战 。 但是其结果兵力对比汉军共五路大军 , 共计超过六十万 , 项羽楚军不过十万 , 兵力六比一 。 这种属于典型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
长平之战 , 赵国军队四十五万 , 秦军最多不过六十万 , 兵力对比上不到1.4:1 。
《孙子兵法》:故用兵之法 , 十则围之 , 五则攻之 , 倍则分之 , 敌则能战之 , 少则能逃之 , 不若则能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