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反|张玉环案平反为何花了26年?司法官反思冤案“隔代纠正”现象


平反|张玉环案平反为何花了26年?司法官反思冤案“隔代纠正”现象
文章插图
2020年8月5日 , 江西进贤县 , 近27年后回家的张玉环和两个儿子坐在垮塌的老房子门口谈心 。 (视觉中国/图)
背负故意杀人罪名26载 , 现年53岁的张玉环终于等来了无罪判决 。 自1993年10月27日失去自由起 , 张玉环被错误羁押9778天 , 刷新了冤狱羁押和冤案纠正的时间纪录 。
为什么平反一起冤案要花这么长时间?
“除了‘亡者归来’可以加快时间 , 很多冤假错案的纠正都需要十几二十年 , 几乎隔了一代人……相当于这一代人纠正上一代人的错误 。 但是这个现象正常吗 , 为什么同一代人解决不了同一代人的问题?”当公众目光被张玉环案的悲剧元素吸引时 , 一篇来自司法系统内部的反思文章提出冤假错案的“隔代纠正”现象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哲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 , 曾出版《你办的不是案子 , 而是别人的人生》《法治无禁区》等个人文集 。
2020年8月7日 , 刘哲接受南方周末采访人员采访 , 详细解释了冤假错案“隔代纠正”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 他谈道 , 把以前的冤案拿到今天来纠正 , 把今天的冤案放到未来去纠正 ,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 不是真正的司法进步 , “一个人的人生有几个26年?”
以下是刘哲的自述:
当年的人失分 , 现在的人得分
张玉环刚被羁押的时候 , 他的儿子才几岁 , 等他出来都有孙子了 。 这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 。 聂树斌案的平反用了22年 , 呼格案用了18年 , 佘祥林案时间短一点 , 11年 , 那是因为有“亡者归来” 。
所以我在想 ,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同一代人的时间里解决(冤假错案平反)呢?或者说 , 案子出现问题了 , 为什么不能及时解决?最好在诉讼之内解决 , 如果不行 , 诉讼之后稍微过几年能不能快速启动(重审)?普遍没有 , 普遍要隔很久才能启动 。
这里面就存在敢不敢触碰现实利益的问题 。
假设你是一个法官 , 如果你要触碰近期判决的案件 , 那这个案件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作出原来判决的下级法官 , 包括他们的领导 , 都还在位 。 你如果形成一个决定 , 把之前的判决推翻 , 他们的利益马上受损 。 并不是说他们与案件本身有多少利益纠葛 , 而是他们会被追究责任 , 可能被处分 。 那你自己的利益也可能受到影响 。
我就知道这样一个例子 , 有司法人员发现了近期的一些冤假错案 , 纠正以后 , 处理很多人 。 不但是处理人 , 那个地方的司法机关整体荣誉也受损 。 相关领导即使没有被处分 , 但政治生涯会受到影响 , 这里面就有这个司法人员的直属领导 。 那可以想见 , 这个司法人员的前途如何 。
这些很现实的东西 , 决定了冤假错案为什么在同一代人的时间里很难被纠正 。 我们的司法体系还没有树立从根源上防止冤假错案的导向 , 也就是说 , 我们的司法政绩观存在一些问题 , 一些应该得到褒奖、鼓励甚至提拔的人 , 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
但我们还得往前走 , 司法要进步 , 不能让案子永远错下去 。 于是就产生一个畸形的现象 , 就是隔代纠错 。 二十年以后再去追究现在的问题 , 或者说现在去追究上一代人的问题 , 能减少很多阻力 。 当时司法官和决策者都退下来了 , 你身边的同僚也不会过多干扰 。
整体上 , 纠正冤假错案对司法系统而言是一件加分的事 。 虽然承认司法机关搞错了 , 这要减分 , 但考虑到公众对司法勇气的肯定 , 还是会加分的 , 而且加的分比减的分要多 。 没有哪个国家的司法体系不会犯错 , 知错能改 , 善莫大焉 。 而隔代纠错 , 失分是当年的人失分 , 得分是现在的人得分 , 动力也比较大 。
让司法官从纠错中获得收益
隔代纠错也算是一种努力 , 虽然分量没有那么重 , 但从现实来说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 只纠正陈年旧案 , 并不是说明现在没有冤假错案或者质量差的案件 。 有些案件眼睁睁看着有问题 , 就是得不到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