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听从内心的声音就好( 五 )

  对于钟芳蓉来说 , 这个夏天太特别 , 她希望能在暑假和全家人一起去旅行 。 暑假过后 , 钟芳蓉和父母就将各自启程 , 北上、南下 。

  评论:遵从内心 , 不要听从“网音”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张典标

  如今 , 一些因高考成绩亮眼而成为新闻人物的考生 , 择校择专业都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围观” 。 而网民的观点 , 往往也互相矛盾 。

  今年 ,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 , 被一些网民批评“浪费分数” , 他们的理由是 , 报考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等专业更有“钱途”;江苏高考文科总分第一名白湘菱 , 因选修科目历史成绩为B+无缘北大和清华 , 拟获百万元奖学金就读香港大学金融类专业 , 又被一些网民批评“把钱看太重” 。

  选专业不考虑“钱途”挨批 , 读金融类专业也挨批 , 到底该听谁?当然是谁的都不要听 , 年轻人追梦路上 , 应遵从内心 , 不应听从“网音” 。

  究其实 , 网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声音 , 看似对立 , 本质上都是把专业与“钱途”做“非教育”的捆绑 , 异曲同工把教育当成了职业培训 , 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

  按照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长”的理论 ,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能力健康地生长 。 “生长” , 与年轻人的梦想天然连接;梦想 , 则因志趣、天性而派生 。

  我们赞赏选择考古专业的学生 , 既因为她没有随波逐流 , 也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很坚定自己的志趣与选择 。 她那句“我个人特别喜欢 , 我觉得喜欢就够了” , 展现的不是一个学霸的“任性” , 而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理念所形塑的主见与价值观 , 而这恰恰是很多学生缺乏的 。

  我们理解选择港大金融专业的考生 , 只要符合她的志趣 , 只要她喜欢就好 。 因为金融、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 , 的确也是许多年轻人喜欢的专业 , 只要是遵从内心 , 不是随大流 , 不是只为“钱途” , 大可堂堂正正地选择 。

  不管学考古还是学金融 , 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聪明大脑 , 理应有更宏远的追求 。 因为 , 无论是什么专业 , 都可以畅想“诗与远方” , 都不应该被矮化为职业培训 , 不应被功利和社会流俗牵着走 。

  由此 , 那些以“考古专业也有钱途”“北大考古专业毕业不愁找工作”为由辩解的人 , 实质上对教育的目的同样存在误解 。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 ,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 ”不管是什么专业 , 都需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年才俊接力 。 一代青年如果孜孜以求的是“钱途” , 拿什么守护我们民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