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郑和下西洋为啥不带少女,却带一船老妪和接生婆?古人的大智慧( 二 )


要说下西洋收益颇丰似乎没有证据 。 成本由朝廷出 , 收益却进了皇帝的腰包倒是有可能的 , 但那也是皇帝收益颇丰 , 而非下南洋收益颇丰吧 。 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劳民伤财无以为继了 。 言官因为那几十条船的货物而撼动皇权不太可能 , 全国的盐铁税、商业税都是进皇帝个人腰包的 , 也没见言官们可以改变 。
关于计算船只成本 , 不是20米的木材1000两40米的话就2000翻倍 , 这个可能有点出入希望可以提供考据 , 另外古代文献不少地方充满文人骚客的夸大其词 , 司马迁写史记也被不少文献弄得矛盾百出 , 不是文献说的就肯定没问题 。 最后还是经济账 , 再海禁也止不住难民下南洋讨生活 , 只要有一分收益还是有人敢冒险的 。
阿拉伯地区缺乏古华人身影的最大原因就是 , 我们是坐商 , 坐等外人来本地做买卖 , 而不是跑到异域做生意 , 除开朝廷海禁(海禁也会有走私和偷渡) , 传统中式船相对不抗大风浪 , 在恶劣海况下损失率高 , 不管是送货还是带人都不划算 , 政府可以因为政治目的一次次投入铁定亏本的买卖 , 民间可不接受这个做法 , 马六甲就是近代前华人海上贸易最远点 , 台湾真正的开发还得到郑成功时期 , 当时荷兰葡萄牙人已经不远万里来到南中国家门口 , 很多观点站着现代人立场觉得莫名其妙 , 但在当时技术能力是很现实的东西 , 很多事情非古人不想 , 实不能也 。
【郑和|郑和下西洋为啥不带少女,却带一船老妪和接生婆?古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