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港大等团队首次证明新冠直接感染人中枢系统,应监测长期后果

:原题为_澎湃新闻|港大等团队首次证明新冠直接感染人中枢系统,应监测长期后果。
新冠疫情以来 , 有部分病例报告了包括头痛、嗅觉丧失、老年痴呆、意识混乱、癫痫和脑病变在内的神经系统症状 。 此前一项对武汉214名住院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 , 36.4%的患者有神经学表现 , 在严重感染患者中比例更高 , 占到45.5% 。 同样 , 法国的一项研究报告了84.5%(49/58)的住院COVID-19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值得重视的是 , 德国最近的一项研究则表明 , 在36.4%(8/22)的死亡COVID-19病例中 , 可以在脑活检中检测到SARS-CoV-2 RNA , 这强调了人脑中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袁国勇等人也在关注这一问题 。 8月4日 , 自然出版集团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权威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crch)在线发表了来自香港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等团队的一篇文章 , 题为“SARS-CoV-2 infects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and brain organoids” , 除袁国勇之外 , 该研究通讯作者还包括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Hin Chu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黄建东 。
研究团队提到 , 到目前为止 , 还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表明SARS-CoV-2感染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CNS) 。 他们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 , SARS-CoV-2可以感染神经元来源的细胞 , 并进行复制 。 与这一发现一致的是 , 他们发现SARS-CoV-2可以感染和损伤仓鼠的嗅觉感觉神经元 。
可以清楚的是 , 作为SARS-CoV-2的进入受体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广泛存在于大脑中 , 并高度集中于黑质、颞中回和后扣带回皮层等多个部位 。 作者们认为 , 总之 , 这些发现表明 , 人类大脑可能是除肺部以外SARS-CoV-2感染的靶区 。
为了探讨在生理相关模型中SARS-CoV-2是否直接参与中枢神经系统 , 研究团队评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源的人神经祖细胞(hNPCs)、神经球和脑类器官的SARS-CoV-2感染 。
他们首先评估了ACE2和关键冠状病毒进入相关蛋白酶在hNPCs中的表达 。 数据表明 , 在hNPCs中很容易检测到ACE2、TMPRSS2、组织蛋白酶L和弗林蛋白酶 。
澎湃新闻|港大等团队首次证明新冠直接感染人中枢系统,应监测长期后果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港大等团队首次证明新冠直接感染人中枢系统,应监测长期后果】接下来 , 他们对hNPCs进行SARS-CoV-2感染试验(感染复数MOI为10) , SARS-CoV感染作为对照 。 在感染后0、24和48 小时收集上清液 , 用于病毒复制评估 。 有趣的是 , 数据表明 , SARS-CoV-2可以在hNPCs中复制(图1a;补充信息 , 图S2) , 但SARS-CoV不能 。
此外 , 他们量化了感染SARS-CoV-2的hNPCs的细胞活力 。 重要的是 , SARS-CoV-2感染显著降低了模拟感染的hNPCs在感染72小时和120小时时的活力 , 分别至4.7% (P <0.0001)和2.5% (P <0.0001) 。 另外 , 与感染的hNPCs中SARS-CoV-2诱导大量细胞毒性相比 , SARS-CoV-2感染并没有显著上调干扰素和促炎反应 。
接下来 , 研究团队用SARS-CoV-2对3D神经球进行感染试验 , 并在感染后0、24、48和72小时收集上清液 , 用于病毒复制评估 。 他们发现 , SARS-CoV-2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拷贝数以随着感染时间增加显著增加 。 此外 , 斑块测定显示 , 感染的神经球中释放出了大量的感染性病毒颗粒 。
澎湃新闻|港大等团队首次证明新冠直接感染人中枢系统,应监测长期后果
文章图片
同时 , 对感染SARS-CoV-2的神经球进行冷冻和免疫染色以分析病毒抗原 。 研究团队发现 , SARS-CoV-2核衣壳(N)蛋白很容易在感染的神经球中检测到 , 但在模拟感染的神经球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 。 此外 , 电子显微镜在双膜结构的空泡中检测到大量的病毒颗粒 , 这可能是病毒颗粒形成的位置 。 这些结果表明 , 神经球允许SARS-CoV-2感染 , 并支持生产性病毒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