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刘禅,为什么会摔亲儿子?( 二 )


2.天资不俗 , 宽仁大量
刘备在位时 , 诸葛亮就曾经感叹刘禅是超出所有人期望的聪明 , 也在《与杜微书》里评价刘禅“天资仁敏” 。
诸葛亮病逝后 , 蜀军遵其遗令撤退 。 素来不和的前将军魏延与杨仪爆发矛盾 , 魏延烧绝撤退的栈道 , 因此被扣上叛乱的罪名遭到诛杀 。
刘禅得知此事后立即察觉不妥 。 身为前将军的魏延勇猛又手握重兵 , 倘若真的有心造反 , 以他的实力要击败杨仪等人轻而易举 , 为何弃直截了当的方法不用 , 反而会选择烧毁栈道?
刘禅对魏延叛乱一事的疑问 , 可见其才思之敏捷 。 在魏延因叛乱罪名被杀之后 , 刘禅也并未抹杀其功绩 , 甚至依然赐棺厚葬 , 而刘禅的宽宏 , 不只是对魏延 , 对诸葛亮亦然 。
刘备留下遗诏 , 命诸葛亮辅政 , 又要求刘禅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 军政大事皆交由诸葛亮决策 , 刘禅亦因此尊称诸葛亮为“相父” , 刘禅身为皇帝却并不掌握实权 。
凡是诸葛亮所提建议 , 刘禅都尽数采纳 , 哪怕诸葛亮的权力与威望凌驾于自己 , 刘禅依然大胆放权 , 也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或猜忌 。 诸葛亮独揽大权 , 放到其他朝代就是另一种结局 。
清朝军机大臣张廷玉清廉勤勉又能干 , 深受雍正重用与信任 , 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文官 , 但在奉行满洲至上的乾隆眼里 , 这个受他老爸器重的汉臣就非常碍眼 , 于是屡屡挑刺 。
张廷玉明白乾隆这是嫌自己老而不死 , 几度上奏请求致仕都遭到乾隆拒绝 。 公元1750年 , 乾隆长子永璜病逝 。 丧期过后 , 已经78岁的张廷玉再度请求告老还乡 。
乾隆当即撒泼 , 直斥曾任永璜老师的张廷玉竟是永璜一死就要走 , 罔顾儒家人伦 , 如此人品没资格配享太庙 。 于是 , 乾隆不顾雍正遗旨 , 废除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 , 甚至还抄了张廷玉的家 。
三、中庸之君治国
帝王的胸襟也是因人而异的 , 刘禅对诸葛亮则极为尊重 。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 刘禅换上白色丧服 , 下令全国哀悼三日 , 蜀汉各地纷纷上书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却遭到拒绝 , 理由是违背礼制 。
蜀汉以汉室继承人自居 , 自然要秉承汉室传统 , 而立庙是皇家专属 , 从未有为臣子立庙的先例 。 一名叫李邈的官员由此揣测 , 形同被架空的刘禅早已对诸葛亮怀恨在心 。
李邈上书称 , 诸葛亮手握重兵 , 独揽大权 , 分明是狼顾虎视 , 心怀不轨 , 一度威胁社稷 , 他死了倒让国家从此安宁 。 简而言之 , 李邈觉得诸葛亮死得好 , 死得妙 。
刘禅接到这本奏折后勃然大怒 , 当即将李邈逮捕下狱并处死 , 这一下可就杀鸡儆猴 , 再没有人胆敢诽谤诸葛亮 。 公元263年 , 刘禅还是打破祖制 , 选择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祭祀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刘禅,为什么会摔亲儿子?
文章图片
李邈说诸葛亮独揽大权 , 其实这是朝野上下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 刘禅又怎么会懵然不知?丞相权力过大势必威胁皇权 , 如果用人不当 , 后果不堪设想 , 诸葛亮可以信任 , 并不代表别人亦然 。
独自掌政的刘禅撤销丞相一职 , 将丞相之权永远封在武侯墓里 , 然后设立大将军和大司马分别掌管政务和军务 , 两者互相制衡 , 他自己则掌握着大将军和大司马的任命 。
早年的刘禅在用人方面 , 更是任人唯贤 。 他委以重任的蒋琬、费祎、姜维等人 , 皆是诸葛亮生前推荐的 。 蜀汉在他们君臣的共同治理下 , 百姓生活一片和谐 。
诸葛亮的确给刘禅留下不少才能出众的人 , 但治理国家的政策如何推行并实施到位 , 是非常考验一国之君的掌控能力的 , 而蜀汉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
刘禅并不愚蠢 , 但他在52岁那年开始宠信宦官黄皓 , 纵容黄皓擅摄朝政确实是不争的污点 。
当邓艾率领魏国大军兵临城下之际 , 蜀汉就大势已去 , 刘禅降魏之举固然是为了自保 , 但无论是出于主观意志抑或无心插柳 , 百姓终究是免遭战乱之苦 。
总结
司马昭曾经问刘禅是否思念故国 , 话里显然是暗藏杀机的 。 毕竟司马昭之心 , 弑君夺权尚且不在话下 , 更何况是一个被俘虏的亡国之君?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刘禅,为什么会摔亲儿子?】比起刘备、曹操、孙权等人 , 刘禅算不得雄才大略 , 但也不至于愚昧蠢钝 。 亡国之君的名号固然不好听 , 但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仅将责任归咎到一人身上未免过于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