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雪球直播节丨雨枫:太空时代的投资机会( 四 )


所以“太空船二号”飞了一趟下来之后 , 把现在的燃料箱拆下来换一个新的上去 , 有可能换完了之后没有别的毛病还马上能再飞 , 这个能力是目前为止我个人还没有听说过还有别的航天器能这样做的 。 所以它是一个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 , 而且可更换的火箭发动机 。
但是创新归创新 , 它有一个问题 , 就是燃烧的时间非常短 。 目前“太空船二号”真正靠火箭发动机加速的时间大概就是1分钟左右 , 点着以后烧1分钟 , 之后停下来开始利用惯性向上冲 , 冲到点以后下来、降速、滑行 , 这是它在技术上非常有特点的东西 。
它是一个水平起飞加水平降落的结构 , 因为本身这个双体飞机叫做“白骑士二号” , 你可以理解这就是一架普通的载货飞机 , 所以如果愿意的话 , 它一天飞个二十个来回、三十个来回都是无所谓的 , 只要有燃料 , 没有什么其他的损耗 。
这个火箭飞机是一个水平降落的模式 , 在降落的时候是在跑道上滑翔然后降落 , 有点像航天飞机或者跟普通的飞机一样 。 再加上刚才我们说的可替换所谓混合火箭发动机这样一种设计 , 它在理论上是具备一天来回飞很多次的能力的 ,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
不知道大家20号的时候有没有看贝索斯的谢泼德1号 , 载四个人的那次航天 。 大家可以看到 , 它首先是一个可回收的火箭 , 垂直发射 。 发射上去之后火箭和飞船分离 , 飞船飞到最高点上掉下来之后首先有空气阻力减速 , 然后用降落伞的方式回到地面 。 这个方式有一个问题 , 无论是在火箭这一端还是在飞船这一端 , 它飞一次的成本一定是要比维珍银河的方案高的 。
这里面有几个点 , 第一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虽然是可重复使用的 , 但是这个可重复使用不像飞机一样 , 飞一个架次降落了加点油 , 马上再飞一个架次 , 它没有那么好 。 火箭发动机用一次以后要检修的 , 要看看有没有损害 , 有没有问题 , 再加注燃料 , 包括表面的这些隔热材料要进行检查、更换 。 所以一般来讲这样一个可回收的运载火箭通常来讲 , 就算在比较高的效率下也得有三五天或者一周左右再发射一次 , 这样是可以的 , 但是一天之内发射几次是绝对不可能的 , 无论是SpaceX还是蓝色起源 , 目前肯定都做不到这样一件事 , 就是一个火箭飞起来、降落 , 加注燃料两小时之后再起来 , 这个事情目前来讲是不可实现的 。
另一方面它顶上的飞船端 , 第一是通过降落伞降落的 , 第二它飞到顶点之后首先大头朝下 , 利用空气阻力减速 , 这个过程当中承受的热量其实是比较高的 。 它的设计跟维珍银河的“太空船二号”有什么区别呢?维珍银河的设计是用整个飞机的腹部减速 , 它的减速面积更大 。 减速面积大带来的好处就是 , 相对贝索斯的方案 , 它能承受的热量相 , 需要产生的热量对来说就更低 , 这时候就更有利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重复飞行 , 这是一个有很大差别的地方 。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有可能在所有技术的问题 , 技术支持比较好的情况下 , 维珍银河的方案在理论上讲是有可能一天多次飞行的 , 贝索斯蓝色起源的方案起码以目前我自己的知识来看是做不到一天飞多次的 , 这种事情应该是不可能的 。 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 , 维珍银河单次飞行的成本会低很多 。 它是2+6的载客能力 , 六个乘客加两个飞行 , 一共八个人 。 它的运营成本非常低 , 这个在前面解释过了 , 无论是在降落的过程还是起步的过程 , 它是目前看到的综合成本最低的亚轨道的飞行解决方案 。
这个东西听起来很好 , 成本很低 , 但是它做不到什么事 , 这个要跟大家讲清楚 。 维珍银河这个方案注定了它是不可能入轨的 , 这是一个前提 。 也许未来它会造一个更大的空中发射平台 , 造一个更大的火箭 , 或者它不载人 , 或者只载一个人两个人 , 那它以后有可能入轨 , 但是起码在今天维珍银河给出的这个方案 , 它一定是入不了轨的 。
大家注意 , 要入轨的话不是一个简单的高度问题 , 我越过了卡门线 , 或者我往上冲到200公里是不是就入轨了?不是这样的 , 它最核心的是速度 。 我没法儿看到“太空船二号”详细的技术参数 , 但是当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时美国的X15 , 它基本的飞行速度大概就是5到6倍的因素 , 要达到所谓的第一宇宙速度每秒钟需要7.9公里 , 大概是25到30倍音速的量级 , 比较一下就会知道 , 它离入轨的第一宇宙速度差了好几倍 , 那基本上这个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优化就可以解决的 , 就是它注定不可能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