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陈政、陈元光墓:两岸共仰的漳台圣宗

【世界遗产·文化】
福建日报社福建省文物局合办
2020年第17期
文物名片
陈政、陈元光墓
陈政墓位于云霄县城西3公里处的将军山东麓 , 是唐代开漳归德将军陈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 。 将军山原名云霄山 , 因归德将军陈政葬于此而易名 。 陈政墓规制恢宏 , 墓前依次排列翁仲、马、狮、羊、望柱等石雕 , 其雕刻古拙浑朴 。 墓前有享堂 , 墓地前绕渠水 , 背环林木 。 每逢月夜 , 于城中高处远眺将军山 , 月挂于山巅 , 人称“将军挂月” , 为云霄八景之一 ,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陈元光墓位于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上 。 陈元光殉难于征战中 , 就地安葬在大峙原 。 唐贞元二年(786年)徙州治于龙溪 , 奉敕移葬于龙溪石鼓山 , 墓碑书刻“唐开漳陈将军墓” 。 墓前有石马、石虎、石羊、望柱各一对 。 前面公路旁“五叠石”上 , 有镌刻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侍郎蔡世远撰写的“修墓记” 。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明清两代 , 开漳将士后裔追随着大规模开发台湾、南洋的脚步渡海创业 , 随身携带家乡的神祇落地生根 , 成为他们开拓史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寄托、安邦护土的庇护神灵和地缘关系的组织力量 , 在闽南文化圈和唐山民俗链中架起了华夏民俗亲缘纽带与文化桥梁 , 成了漳籍后裔爱国报本的原动力 。
前世传奇
他们从中原走来
讲述人汤毓贤(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
陈政和陈元光墓都是十分重要的开漳史迹 , 与许天正、李伯瑶、林孔著等开漳将领墓葬一道 , 构成享誉闽台的开漳文化生态墓群 。 这些承载着开漳先贤精神的珍贵遗迹 , 不仅能让海内外漳籍同胞缅怀陈政、陈元光的丰功伟绩 , 进而了解漳州的历史文化 , 而且作为漳台人民联亲结谊的文化圣地 , 吸引了与日俱增的寻根者纷至沓来 , 瞻仰膜拜 。
唐高宗总章二年 , 即公元669年 , 河南光州陈府的演兵场上 , 正在举行一场誓师大会 , 时年53岁的陈政奉诏向其部将及府兵解释并动员此次前往南方泉潮平定“蛮獠之乱”的重大使命 。
陈政 , 字一民 , 号素轩 , 河南光州人 , 生于隋大业十二年 , 即公元616年 , 父克耕 , 字犊 , 曾跟随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 。 陈政以名门良家子从征 , 功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 。 时年南方泉潮间“蛮獠”聚众啸乱 , 居民苦之 , 唐高宗以“佥乞镇帅有威望者以靖边方” , 然而东北及西北均为战事吃紧 , 朝中一时选派不出大将 , 因而想到陈政 。 诏令陈政“莫辞病 , 病则朕医;莫辞死 , 死则朕埋” , 以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 , 携子陈元光率123名将佐、3600名府兵入闽 , 这些将佐、府兵及家眷共有87个姓氏 。
陈政大军南征入闽后 , 平定蛮獠啸乱 , 屯垦于云霄 , 兴修水利 , 发展生产 , 为漳州建置打下基础 。 仪凤二年 , 即公元677年四月 , 陈政积劳成疾 , 病逝于云霄 , 葬于县城西郊将军山东麓 。
陈政墓于南宋重修 , 历元末、清初两次毁墓 , 1987年按宋制修复 。 墓坐西朝东 , 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 由花纹砖环砌成坟堆 , 墓丘呈龟背状 , 后筑挡土墙围护 , 墓前立石翁仲、享堂、石马、石狮、石羊、望柱和神道碑 。 1999年 , 云霄县政府整治拓展陵园 , 建成将军碑林、御碑亭等 , 并依此为核心建设将军山公园 。 1991年 , 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陈政病逝后 , 20岁的陈元光承袭父职 。 他一边剿除动乱根源、稳定地方 , 结束军事对抗的战乱局面 , 打下了唐王朝有效治理闽南的根基 , 一边将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带到这片荒蛮之地 , 催生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 对少数民族实行团结、教育、感化政策 , 吸引少数民族同胞下山定居 , 提倡汉族军士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结亲 ,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习惯 , 促进民族和睦共处 。 这些都为后来闽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