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四 )



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图片

黎昱 , 是厂里通信导航领域的总师 , 不久前 , 他送走了亲手研制的最后一颗“北斗卫星” 。

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通信与导航领域总师 黎昱: 北斗在天上有55颗卫星运行 , 为全球提供了导航服务 。 我和我们的团队全程参与了这55颗卫星的研制 , 经历了20多年 。 每一颗(产品)的出场都像亲手送自己的孩子出门一样 , 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有所成绩一样 。
今天 , 北斗从这里生产 , 闪耀了世界 , 而50年前也是在这里 , 东方红一号诞生 , 开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
在2号厂房的恒温间 , 东方一号的功勋设备——坐标镗铣床依旧安静伫立 。

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图片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人员 汤士良(83岁): 这台机器是1958年从瑞士进口的 , 是用一火车皮鸡蛋换回来的 , 所以这台设备对我们国家是宝 , 为东方红一号生产(零件) 。
当时 , 这种机器整个北京就只有一台 , 是厂里精度最高的设备 。 决定东方红一号卫星与火箭能否成功脱离的关键零件——爆炸螺栓就是用它生产的 。

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图片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人员 汤士良(83岁): (卫星上)4个螺栓同时爆炸 , 有一个不爆炸 , 卫星就是完不成任务 。 99%不行 , 必须达到100% , 做了十几批(爆炸螺栓实验) 。
正是老一辈航天人的无私无畏、久久为功 , 让“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4月24日点亮了中国人征战太空的第一缕“光亮” , 50年来 , 这缕光亮一直照耀着航天人前行 。
从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 , 黎昱就参与其中 , 他和团队陪伴北斗走过20多年 , 也共同奋斗了20多年 , 印象最深的就是生产北斗二号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 , 因为工期压缩 , 他们要在2个月里完成超高精度要求的星箭接口任务 。

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通信与导航领域总师 黎昱: 当时我心里非常着急的 , 这个时候整个的研制团队积极站出来申请加班加点 , 而且想了很多高效的方式、并行的方法 , 很多同志是看着朝阳来看着朝阳走 , 把预想的两个月压缩到了一个月以内 , 使得整个项目不受影响 。
紧接着 , 2009年北斗三号立项 , 黎昱和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任务 。 北斗三号应用大量的国产创新材料 , 其中 , 在太阳翼生产中加入了国产高模高强纤维 , 不但可以提高性能 , 还可以节约成本 。
然而 , 新材料在匹配性和工艺性上给了黎昱和团队又一次重大考验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通信与导航领域总师 黎昱: 做了很多的实验工作 , 一开始是做的纤维和我们宇航用的树脂的匹配性 , 光力学实验中实验件就做了好几千件 。 工艺实验大概做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 调整优化工艺参数、改造设备、整个测试试卷也达到了上千件的量级 , 最后稳定住了 。

最强中国“心”!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