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典与新媒体擦出别样火花,“弹幕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受年轻人追捧( 二 )


近年来 , 弹幕以其特有的即时性、交互性与新奇的视觉体验受到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欢迎 , 逐渐成为观看各种视频的标配 。 B站作为弹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 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网民 。 “十年过去了 , B站从一个个人网站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年轻人的文化社区 。 ”2019年6月26日 , B站成立十周年之际 , 董事长陈睿介绍 , “B站吸引了1.01亿的月度活跃用户 , 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网民 。 也就是说 , 在中国每4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位是B站用户 。 ”B站的用户群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群最年轻的群体 , 90%是25岁以下 , 以90后、00后为主 。 这也为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在B站的火爆打下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 尤其是一些鬼畜视频(指音乐与画面高度配合、剪辑上高度重复从而带来喜感的一类视频)名场面的传播更是让年轻受众对四大名著组团上线充满了期待 。
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上线之后 , 拥有最火鬼畜视频(诸葛亮骂死王朗名场面)的《三国演义》一直处于领跑位置 ,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也再度被人津津乐道 。 此外 , 《三国演义》中张飞的“俺也一样” ,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这个妹妹 , 我见过的” , 《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大郎 , 该吃药了”等都成了观剧打卡名场面 , 单从弹幕“厚度”上就能感受到观众的欢乐 。 很多人冲着几个名场面看完了整部剧 。 其实开心的不只是网友观众 , 曾经的主创团队也为之感到欣慰 。
1986年版《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在网友留言的千呼万唤中撰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 他着重肯定了B站上线完整版《西游记》(1986年之后播出的基本都是删减版)这一行为:“央视后来再也没做到的 , 各大视频网站也没做到的 , B站做到了!且不说什么版本的问题 , 就说这个完整性 , 对网友们来说是个惊喜 , 对我们主创人员来说 , 是个尊重 。 ”他同时对弹幕这种新形式表达了赞赏:“上面一行行的留言常常把我乐得够呛 。 ”
【经典|经典与新媒体擦出别样火花,“弹幕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受年轻人追捧】3.经典与新媒体擦出别样火花
“经典因其强大的内容穿透力和文化传承性 , 在互联网时代依然能够成为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 ”影评人张榆泽说道 , “而且 , 依托新型传播方式开始有了从‘传播’到‘传承’的转变 。 ”经典作品或精品节目与新型传播载体相结合 , 擦出别样火花 , 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 经典是永不过时的 。 但是 , 就像酒出巷子“要想富先修路”一样 , 经典的传播与传承也需要开拓和探索时代化的载体和渠道 。 近年来 , 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少 。 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用历史讲文物、用文物追溯文明 , 聚焦文物国宝、工匠精神 , 去掉浮华展现精华的精品节目播出后 , 其精致内容收获好评 , 而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爆红则是在B站等新媒体方式上线之后 。 “年轻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 会主动发掘并传播传统文化之美 , 这种年轻的动能是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群众基础 。 ”陈睿认为 , “让年轻人自发地去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 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 。 ”
近年来 , 李子柒、阿木爷爷等中国网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工艺和短视频等新形式相结合 , 受到了国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剪纸、竹编、糖人等一批中国非遗和一些博物馆“镇馆之宝”通过直播活起来、火起来;《一剪梅》等经典老歌在短视频平台重新掀起一波热潮;《丽人行》等精彩舞剧节目通过新媒体传播成为现象级舞蹈作品 。 这些事例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经典和精品的强大生命力 , 同时也看到了创新形式的重要性 。
当然 ,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一些问题 , 无论是弹幕文化还是愈加流行的短视频都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 近日 , 多位媒体评论员就饱受诟病的“祖安文化”(源于游戏 , 以对喷、骂人、说脏话为乐 , 追求骂人要有创意 , 脏话要足够恶毒)发表评论指出 , 这种不良现象充斥弹幕和短视频平台 , 并在年轻人群体中肆意蔓延 , 这对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和精品文化的正向传播 , 危害是极大的 。 本次B站上线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 , 大批盛赞之余 , 也有网友表示“我是来看视频和弹幕的 , 不是来看骂人的” , 表达了担忧和不满 。 相关专家表示 , 对于此类问题 , 有关部门和视频网站平台的监管措施必不可少 , 不能让好事因为一些不良现象打了折扣 。(采访人员 刘平安 通讯员 刘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