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

文/满囤儿
可能是因为《釜山行2:半岛》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 , 所以同期的另一部丧尸惊悚片《#活着》被少数人给捧了出来 。 可是就在其吸引了影迷的目光后 , 真实口碑竟瞬间滑落 。 慕名而来的人发现 , 这部电影虽然比《釜山行2:半岛》略好一点儿 , 但其实半斤八两 , 同属中下游 。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口碑还在进一步下跌
韩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发展很快 , 于是像丧尸片这种比较依赖重工业的类型片 , 不再受限于技术壁垒 。 影片好看不好看 , 口碑如何 , 开始更多地由剧情、人物、主题等软技术决定 。 《#活着》的口碑之所以败掉 , 就是因为它虽然在丧尸元素的视觉表现上没毛病 , 但故事发展却并没有顺着最初的思路来 , 没有把一开始的 , 形成差异化的idea拓展开并推向极致 , 反而变成俗套桥段的堆砌 。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无论韩文片名还是英文片名 , 都有#
很多媒体写这部影片的片名都漏掉了一个#号 。 这样有两个致命的问题 , 一个是容易和我国张艺谋执导葛优主演的那部经典弄混 , 另一个是没有#号就无法体现出这是一个社交话题 。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断水不断电不断网 , 是新时代的特征
没错 , 《#活着》这个片名所给出的信息 , 不是简单的“活着”两个字 , 更重要的是点明这两个字是一个社交网络上的话题 。 这一点极为重要 。 因为这是本片的一个初始idea , 是能够与其它丧尸片打出差异化的新角度 。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釜山行》的列车环境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差异化
丧尸片的核心内容都是主角一行人的逃生行为 。 能够打出的差异化多是在什么环境里逃生、如何逃生、通过什么手段逃生、逃生时发生了怎样的人性扭曲等衍生环节 。 比如之前大爆的《釜山行》 , 就是抓住了“什么环境里逃生”这个角度 , 实现了类型突破 。 那么 , 《#活着》的突破角度在哪里呢?囤儿觉得是“通过什么手段逃生” 。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影片开头立了主角的社交属性 , 却没展开
囤儿参与过很多惊悚悬疑片的剧本创作 , 一个非常基本的经验是要先掐断主角一行人的通讯手段 。 传统的丧尸片 , 主角基本上都是没什么通讯手段的 , 单纯依靠绝对的身体能力来求生 。 然而 ,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 , 在社交网络已经深度植入每个人的生活的当下 , 丧尸来袭后如果通讯手段并未完全瘫痪的话 , 会怎样呢?会不会产生新的、依靠智力的求生方式呢?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新科技只起到辅助体力求生的作用而已
于是 , 囤儿觉得《#活着》这部戏的故事核应该是这样的:在丧尸潮席卷全市后 , 幸存者被困在各自的家中 , 但是他们通过社交网络的话题进行生存和逃生等知识和经验的分享 , 通过在#活着 里的交流 , 形成了多点网状的互助求生 。
小熊软铺|《#活着》的口碑败掉,是因为它没有按照最初的思路来体力求生很容易变成开挂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