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温克族迎来新生活( 四 )

依托旅游业 , 不少猎民在山下定居点经营驯鹿产品店、家庭民宿等 , 每年也有不错的收益 。 据统计 , 鄂温克族猎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77元 , 提高到现在的20000元左右 。

在于兰看来 , 放下猎枪搞旅游 , 鄂温克猎民实现成功转型 。 借助驯鹿的知名度和文化独特性 , 旅游产业将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 助力鄂温克族在全面小康路上焕发新生 。

传承文化 , 追梦新征程

今年7月 , 来自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姑娘李梓昕在高考中取得了584分的成绩 , 成了乡里的“状元” 。

“我想上中国农业大学或者中国传媒大学 。 ”李梓昕憧憬地说 , “学农 , 毕业后我可以回来养驯鹿;学传媒 , 我可以回来做报道敖鲁古雅的采访人员 。 ”

近年来 , 内蒙古自治区从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除正常拨付专项经费以外 , 专门划出一定经费 , 用于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民族特色传承 。 同时 , 设立了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教材建设经费 , “鄂温克语教程”“三少民族民歌教学”等校本课程 , 逐渐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特色尝试 。

2019年 , 鄂温克族自治旗本科上线率达52%、高职高专以上上线率达99.7% 。 今年 , 旗里有518位考生报名高考 。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 , 都将像李梓昕一样 , 走向祖国各地求学 。

年轻人的传承 , 是鄂温克族文化最珍贵的火种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温克族迎来新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温克族迎来新生活//----

这是2019年12月16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的太阳姑娘工作室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贝赫 摄

德柯丽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制作桦树皮手工、缝制鄂温克族服饰等传统工艺 。

为了保存珍贵的鄂温克文化 , 她成立了一间民族工艺制作大师工作室 , 发动众多年轻人积极参与 , 为传统技艺注入活力 。

工作室里 , 一幅幅刻有鄂温克族图腾标志的驯鹿皮毛剪刻画格外引人注目 。 “鄂温克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 要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递下去 , 这些图腾符号能发挥作用 , 我现在已经刻好100多个 , 打算整理成册 , 传承给我们的年轻一辈 。 ”德柯丽说 。

由于常年生活在阴暗寒冷的森林里 , 鄂温克人非常崇拜太阳 。 他们用皮毛和彩色石头做成类似太阳的吉祥物佩戴 , 这就是鄂温克族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符号——太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