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哈利·波特40岁生日快乐!( 三 )
2018年 , 乔伊把自己的婚礼变成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 主舞台的背景由九又四分之三车站、羽毛笔和羊皮纸组成 , 新人走向舞台的通道两旁则是四大学院的院徽 , 客人入席的桌子则被命名为格兰芬多桌、拉文克劳桌、对角巷桌 , 等等 。
乔伊的蜜月也选择了英国 , 最重要的一站就是伦敦哈利·波特摄影棚 。 “当时所有游客站在门外 , 工作人员说 , 今天谁过生日 , 就可以第一个进门 。 举手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孩 , 大家一起陪着他 , 伴着音乐 , 昂首挺胸地走进霍格沃茨大厅 , 一瞬间我就哭了 。 ”乔伊说 , “小时候 , 我总想真正能进入霍格沃茨的世界 , 现在长大了 , 对‘哈利·波特’的情感更多是价值观的认同和一生的贯彻 , 比如勇敢、忠诚、爱 , 以及永不凋落的童心 。 ”
林品:从“哈迷”到研究“哈利·波特”
“欢迎霍格沃茨校友们来参赛!”7月31日晚 ,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讲师林品 , 将在线上主持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庆祝“哈利·波特”引进中国20周年暨学院杯争夺赛 。
在“哈利·波特”的中国粉丝中 , 林品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位 。 戴着圆框眼镜 , 穿上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魔法袍 , 带上魔杖……林品就变成了现实中的“哈利” 。 他不仅仅是外形神似哈利的COSER , 还将热爱的“哈利·波特”变成了学术研究对象 。 阅读“哈利·波特”这20年 , 他从一名在福建生活的中学生 , 变成了在北京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大学青年教师 , 这或许是一名“骨灰级哈迷”的“最高修养” 。
2001年 , 正在念初一的林品认识了“哈利·波特” 。 “当时我12岁 , 书中的哈利11岁 , 我看着哈利从11岁长到17岁 , 而我也从12岁来到18岁 , 读完了《哈利·波特》七本书 。 哈利、罗恩、赫敏陪伴我走过整个青春期 。 ”林品说 , “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 每次看到哈利陷入和我相似的困境 , 我就会有一种观镜自照的感觉 , 他的应对给了我很多勇气和启迪 。 ”
在未来事务管理局最新一期庆祝哈利·波特40岁生日的音频节目中 , 林品回忆起自己追“哈利·波特”的经历 。 那是高三的一个中午 , 他在家边查字典边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英文版 , “读到邓布利多被斯内普杀害的一段 , 我整个人都崩溃了 , 哭得特别伤心 , 跟我妈说我下午不能去上学 。 我妈特别生气 , 觉得都高三了怎么能不去上课 , 至于为了一个虚构人物这么伤心吗?我也很生气地说 , 你不懂 。 ”
成绩优异的林品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 并开始从学术的角度进入“哈利·波特” 。 2009年 , 他的本科学位论文选择以“哈利·波特”作为研究对象 , 《作为现代性寓言的后童话——论〈哈利·波特〉》这篇论文创下了当年北大中文系学位论文最高分:95分 。 2018年感恩节 , 林品把这篇论文传上了豆瓣:“分享自己10年前写的论文 , 感谢罗琳的作品陪伴我度过这么多年的时光……”
“如果中国也有一所魔法学校 , 林品一定能当上‘黑魔法防御术课程的教授 。 ’”“哈利·波特”系列中文版译者马爱农说 。 今年 , 林品的音频课《去!把巫师叫醒——奇幻文学“四大名著”入门》在“豆瓣时间”上线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说:“林品是一位不倦地在二次元与三次元世界间游行的青年学者 。 他讲奇幻文学 , 既是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式的学院批评 , 又是他作为数码原住民 , 与听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生命经验 。 ”
【羊城晚报|哈利·波特40岁生日快乐!】在林品看来 , “哈利·波特”并不是创造出第二世界的奇幻小说 , “罗琳把奇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她将魔法学校超现实的魔法学习 , 进行现实化的改写;将每个现代人都经历过的校园生活 , 进行奇幻的变形 。 这二者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张力 , 而这也正是魅力的源泉 。 ”林品说 , 从“哈五”开始 , 罗琳拓宽了这个系列的世界观 , “今年全世界不同国度的‘哈迷’ , 不约而同地选择用乌姆里奇的例子针砭时弊 , 你会发现‘哈利·波特’其实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 有着强烈的寓言色彩 。 ”
- 羊城晚报|《迷网》 高海宁撕掉 “坏女人专业户”标签
- 金羊网|南派三叔:《重启》不填坑不挖坑
- 羊城晚报 【关注】苹果竟真的动手了!
- 羊城晚报|杨明与高海宁四度合作演《迷网》,希望下次演“姐弟”
- 央视网|民众控诉警方暴行,美国波特兰抗议活动持续
- 美国俄勒冈州|美国波特兰抗议持续:示威者在法院前焚烧国旗和圣经
- 央视网|美国波特兰抗议活动持续 民众控诉警方暴行
- 潇湘大视野|特朗普:美国国土安全部人员不会离开波特兰
- 海外网|美国波特兰抗议持续:示威者在法院前焚烧国旗和圣经
- 金羊网|亚军之争,国米力压亚特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