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回望中国北斗发展之路,这些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三 )


第一步 , 北斗一号系统 , 于2000年建成;第二步 , 北斗二号系统 , 于2004年启动 , 2012年建成;第三步 , 覆盖全球、高精度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 。
如今 , 经过几代工程建设者20多年的不懈努力 , 北斗系统走完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用40年才走完的建设发展历程——
首创3种不同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 , 以及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信和星间链路 , 实现了星星互联、星地互联;系统集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功能于一体 。
在此过程中 , 北斗人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
在2019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 , 冉承其这样说:多年来 , 中国积极推进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并履行国际义务 , 举办两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 , 主动承担联合国卫星导航教育培训 , 深度参与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国际电工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卫星导航标准制定 , 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
简要介绍的背后 , 是北斗科研工作者做出的大量工作 。
“我们常说 , 北斗是‘五千万’工程 , 调动了千军万马 , 经历了千难万险 , 付出了千辛万苦 , 要走进千家万户 , 将造福千秋万代 。 ”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说 。
人们可能还记得 , 2018年9月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上 , 就装载了国际搜救载荷 , 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 就开始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
在此之前 , 北斗二号系统已开始为东南亚、阿拉伯地区一些国家提供服务 , 并与俄罗斯签署《中俄卫星导航芯片联合设计中心谅解备忘录》 。
绝不因为困难多而降低标准 , 这是工程建设者在长期实践探索中磨炼出的一股精气神 。 他们精益求精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
北斗三号卫星星载氢原子钟 , 每天时钟误差小于0.5纳秒 , 累计600万年误差1秒 , 可以连续无缝、不间断工作 , 使北斗系统运行更稳定 。
北斗三号系统的进步何止这一点 。
与北斗二号系统相比 , 它增加了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 , 能播发更优质的导航信号;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 , 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卫星设计寿命由8年提升至10-12年 , 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
正因如此 , 北斗系统才有了服务世界的水平与底气 。
如今 , 我国形成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北斗产业链 , 已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 , 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 。
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北斗系统正深深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 , 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这种巨变 , 也昭示着中国北斗服务世界的质量标准与广阔前景 。
2035年前 , 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 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 , 造福人类 ,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
这是中国的承诺 , 也是北斗人新的出征号角 。
当人们有意或者无意地享受着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各种优质服务时 , 北斗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
未来 , 北斗星光将更加璀璨!
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
系统特点简介
北斗一号
2000年 , 采用“双星定位”机制的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 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成卫星导航系统 , 实现了从无到有 , 并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 , 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北斗一号系统在轨卫星3颗 , 其中2颗为工作星、1颗为备份星;服务区域限于中国及周边 , 定位精度优于20米 , 除基本定位导航授时功能外 , 还具备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 成为北斗区别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鲜明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