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了孙权( 二 )


在听过鲁肃和周瑜的分析之后 , 他更加坚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 。
在面对众多主降的大臣时 , 一向宽厚的孙权 , 挥剑怒砍桌角 , 坚定的说道:“再有言降曹者 , 有如此案!”
最终 , 孙权力排众议 , 选择了联刘抗曹 , 打赢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大战 。
卢梭曾说:

磨难 , 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 , 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
人生漫漫 , 总有不幸 , 遇事能扛 , 无惧飘零 。
青青幼苗 , 终须经历风吹雨打 , 方能欣欣向荣 。
初出茅庐的少年人 , 往往多了一分锐气 , 少了一分担当 。
面对磨难与不幸时 , 他们会选择逃避 , 选择放弃 , 最终失去一次成长的机会 。
其实 , 少年人要敢作敢当 , 能干能扛 , 伤心难过在所难免 , 擦干眼泪 , 继续向前 。
要知道 , 在这个世界上 , 你若不勇敢 , 便没人替你坚强 。
中年要忍:
想当绝顶高手 , 就从学会挨打开始
孙策在临终前 , 曾苦口婆心地对孙权说道:
举江东之众 , 决机于两阵之间 , 卿不如我;举贤任能 , 以保江东 , 我不如卿 。
论打架 , 孙权远不如父兄 , 但说起“隐忍” , 他可比孙策强多了 。
乱世之中 , 强者为尊 , 如果你成不了最强者 , 那就一定要学会“忍” 。
能忍 , 才能留得青山在;会忍 , 才能处处占上风 。
说起三国第一忍 , 我们都会想到司马懿 , 但我们也许不知道:孙权的“忍功”完全不逊于司马懿 。
赤壁战后 , 孙权便开始计划着夺回荆州 , 但他却没有立刻采取行动 , 而是隐忍不发 , 等待时机 。
建安22年 , 孙权一方面主动与曹魏修好 , 另一方面则对关羽极力奉承、百般忍让 。
他曾派诸葛瑾为自己的儿子说媒 , 想要迎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 。
谁知关羽非但没同意 , 还当着诸葛瑾的面狠狠侮辱了孙权一番:“虎女焉能嫁犬子!”
面对关羽的辱骂 , 孙权并没有拍案而起 , 而是忍了下来 。
什么叫做“忍”?忍 , 就是心里藏刀 , 此刀不出则已 , 一出惊人!
在关羽看来 , 孙权这种连被骂都不敢还嘴的“无胆之人”完全不足为惧 , 却不知 , 就是他眼中的无胆之人 , 最后要了他的命 。
建安24年 , 前方传来了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消息 。
关羽的不可一世 , 正是孙权宝刀出鞘的好时机 , 一场“讨羽自效”的阴谋正在关羽的身后悄然开始……
最终 , 吕蒙白衣渡江 , 荆州全线溃败 , 关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孙权的隐忍 , 终于得到了回报 , 他如愿以偿地夺回了心心念念的荆州 。
但夺回荆州的孙权 , 不仅没有沾沾自喜 , 反而变得更加低调隐忍 。
杀了关羽 , 夺了荆州 , 必将引来刘备的怒火 , 所以孙权再一次选择隐忍 , 只不过这次是向曹丕低头 。
得知曹丕称帝的消息后 , 孙权立即上表向其称臣 , 并接受了“吴王”封号 。
他心中清楚 , 自己与刘备撕破了脸 , 如果此时再不与曹丕联络好感情 , 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
事实证明 , 孙权再一次“忍”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
当刘备举兵来犯时 , 曹丕不仅没有趁火打劫 , 反倒对江东进行声援 , 最终成功击败刘备 , 再一次化险为夷 。
《醒世恒言》曾说:“事不三思终有悔 , 人能百忍自无忧 。 ”
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 但却能帮我们解决有形的困难 。
人到中年 , 不仅要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 , 就连本身精力也大不如前 , 此时的我们更需要隐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