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多必失,不如沉默( 二 )

俗话说:“马有失蹄 , 人有失言” 。 把话说得太满 , 往往会断绝自己的退路 , 就不能保证每句话都能说得滴水不漏 , 从而在与人交际中造成误解 , 给自己留下隐患 。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干禄”之道 , 这一道理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 多闻阙疑 , 慎言其余 , 自然可以减少过失的次数 。

正如灵性大师奥修所说:“所有的辩论都是没有用的和愚蠢的 。 辩论原本是很傻的 , 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讨论、辩论达到真理” 。 宋太祖和徐铉的故事 , 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


「孔子」言多必失,不如沉默

02

古人讲写作时有一大诀窍:“含而不露 , 便是好处 。 用意十分 , 下语三分 , 可见风雅;下语六分 , 可追李杜;下语十分 , 晚唐之作也” 。

其实 , 这也是做人的一大诀窍 。 做人不能太露 , 太露了就是“晚唐之作” , 是不可取的 。

含蓄是一种大气 , 一种教养 , 一种风度 。 真正懂得做人的人 , 总是含蓄的 , 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却只说三分 , 总是记得“得理也让人”的道理 。

当然 , 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很难 。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一吐为快” , 何况占理的人 , 往往会不自觉地理直气壮起来 。 因此 , 往往就在这多说的几句之中 , 将功劳一笔勾销了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多说 , 话多才是祸端的导火索 。 而历史上 , “言多必失”的教训数不胜数 。

「孔子」言多必失,不如沉默。


「孔子」言多必失,不如沉默

隋朝有一位大将军 , 经常抱怨自己的官位比别人低 。 他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当宰相 , 对同僚不屑一顾 , 对上司更是出言顶撞 。

一次一些过激的话 , 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 他被逮捕送进了监狱 。 皇帝责备他嫉妒心太强、自大、目无尊长 , 但念他劳苦功高 , 便将他释放了 。

若是换做别人 , 这个教训足以让他清醒过来 , 低调行事 。 然而 , 他却不领情 , 开始吹嘘自己的功劳卓著 , 并大肆宣扬自己与皇室的亲厚关系 , 甚至说:“自己与太子情同手足 , 就连高度机密的事也会附耳相告 。 ”

此话一出 , 他的对手立即告发了他 , 并添油加醋 , 说他有谋反之心 。 这一次 , 皇帝还是原谅了他 , 但免去了他的官职 , 仕途也就此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