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周振华:全球化的“终结”?后疫情全球城市的新命题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李麑
制图:张泽红 冯婧
新冠疫情期间 ,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 一间名为“世界”的剧院临时关闭 , 入口处挂上标识“世界暂时关闭了”(The World is Temporarily Closed) 。
一间名为“世界”的剧院因疫情临时关闭 。 Edwin Hopper 摄 , 图片来自Unsplash
暂时停摆的还有全球产业链 。 曾有中国的外贸商人这样描述自己的“上下半场” , 上半场“震中”在国内 , 工厂停产;后半场 , 产能恢复了 , 但海外订单几乎清零 。 而随着疫情升级 , 一些国家发现 , 在口罩、呼吸机等关键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生产上 , 全球化无法应急 。
早于疫情开启的中美贸易摩擦仍在继续 , 保护主义抬头 , 全球化会就此“终结”吗?
这并非人们第一次对全球化产生质疑 , 在全球产业链愈发复杂的今天 , 风险也难以预期 。 新冠疫情缓和之后 , 全球化会出现哪些转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市政厅采访了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 。
澎湃新闻:新冠疫情带来了不少次生危机 , 一些国家出现了保护主义抬头 , 很多人认为 , 这意味着全球化的倒退 , 这其中是否存在误读?
周振华:最近大家听到很多类似的讨论 , “逆全球化”、“反全球化” , 甚至“全球化的终结” , 确实 , 全球化的走向影响着企业、产业、城市乃至国家 , 它涉及重大的战略研判问题 。
或许 , 我们可以回望全球化的历史 。 比如在殖民时期 , 全球化的推动者是国家 。 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贸易一直持续到上世纪 , 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 第三世界国家则主要出口能源和原材料 。
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 , 全球化的主体开始发生变化 , 跨国公司的角色愈发重要 。 产业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逐渐占主导 ,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 布局全球产业链 。 由此 , 全球化得以深化 , 从单纯的工业制成品、金融拓展到更多领域 , 特别是服务贸易 。 根据世贸组织数据 , 2005至2017年间 , 全球的服务贸易增速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 。
从历史轨迹上看 , 全球化的主体已经发生了转变 , 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球化的进程 , 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 目前围绕全球化有诸多疑问 , 比如中美贸易摩擦 , 以及一些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姿态 , 但跨国公司的内驱力并未改变 , 他们仍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追求资源的高效配置 , 这是全球化的本质 。
澎湃新闻:全球化的大趋势仍会继续 , 但一些产业链会调整空间布局吗?
周振华:实际上 , 空间布局的调整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已经开始了 。 某些产业一定是在全球范围内离岸布局产业链的 , 比如飞机制造 。 但有的产业可以实现区域化的近岸布局 。
区别在哪里?过去 , 跨国公司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处 , 两头在外 , 加工贸易为主 。 但经济危机之后 , 他们在布局和选址时 , 成本不再是首要因素 , 更多考虑的是一个地区的潜在市场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 。
从跨国公司角度 , 将产业链收缩在一个区域内 , 可以减少风险 , 毕竟产业链在空间上拉得越大 , 就越脆弱 ,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行业 。 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就影响了东芝的一家芯片工厂 , 下游产业断了供货 , 全球芯片价格也受到波及 。 本次新冠疫情期间 , 很多全球产业链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收缩产业链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 2008年以后很多行业在慢慢恢复 , 但航运、造船业一直没能完全恢复 , 一个原因就在于全球性的运输减弱了 , 区域性的运输反而增强了 。
- “黑格比”逼近,浙江渔船开渔一天后回港、移场避风
- 界面新闻除了看得见的,奔驰EQC背后还隐藏着这些“看不见”的豪华
- 中年北斗系统发言人答封面新闻:北斗定位精度最好可达1点几米
- 上游新闻|精度达到2-3米,北斗系统发言人:中国北斗攻克160余项关键技术
- 央视新闻客户端|昌平线南延新进展!“巨无霸”上清桥站明年底完工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加坡要求部分入境者佩戴电子追踪器
- 看看新闻|高考女孩填志愿 30多位“爸爸”争相出主意
- 央视新闻客户端|教育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坚决杜绝录取通知书丢失损毁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北斗系统工程新技术应用超过70%
- 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卫健委:未发现本次疫情与近期北京新疆病例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