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观察】刘英:多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复苏势头?( 二 )


经济复苏至疫情前水平 。 从景气指数来看 , 我国经济逐月加速回升 , 2月份受疫情冲击下滑到历史低点 , 3月份以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回升到荣枯线50以上 。 从新动能看经济恢复为下半年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
人大重阳|【观察】刘英:多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复苏势头?
文章图片
2005-2020年6月工业增加值和PMI(%)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上半年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加力提效扭转经济下滑势头 。 从1月份开始 , 我国对冲疫情的政策就迅速推出并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 不仅推出了2万多亿的减税降费 , 而且有2万亿特别国债及赤字率提高释放的财政资金 , 还有3.75万亿地方专项债的支持 。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 通过降准降息 , 普惠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数万亿支持 。 投资政策加大了对数字基建等的支持力度 , 而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 。
以扩内需抵御不确定性风险
经济复苏是实现“六保”和“六稳”的保障 , 尽管新旧动能发展趋势不减 , 但受疫情影响下半年经济能否持续回暖仍存在三大不确定性 。 一是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 , 下半年尤其是秋冬季仍需推进疫情防控 。 二是全球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外需冲击 。 疫情在全球已经超过1400万例 , 造成60多万人死亡 , 尤其对于美英等国而言 , 二季度GDP面临大幅下滑 。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给外需带来的冲击 。 其中既有美国大选打中国牌而带来的贸易摩擦 , 也有疫情冲击经济下滑带来贸易保护 , 外部经济下滑带来外需不振 。
这三大不确定性给外需带来确定的冲击 , 因此下半年更多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 要强化以内需为主的双循环 。 不仅需要供给侧稳步复苏和结构性改革 , 更需要需求侧三驾马车加大力度 , 在投资继续稳增长的同时激发消费的恢复和增长 。
由于外需恢复尚需时日 , 因此亟需进一步激发内需 ,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 可以通过放松汽车限购等释放有效需求 , 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建设水利设施、加快5G等数字基建全面推开拉动投资 , 并以加大对外开放稳定出口 。 还应从需求侧拉动消费 , 同时从供给侧稳定市场主体 , 尤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 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和保民生等“六保” 。
政府市场共同发力稳增长
下半年政府支持政策还不能轻言退出 。 包括减税降费和加大支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需要发力 。 据媒体报道 , 上半年全球各大央行降息超过200次 , 美联储和欧央行分别扩表超过3万亿美元和1.35万亿欧元 , 我国尽管不用“大水漫灌” , 但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经济复苏情况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 同时应稳妥应对外部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 , 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冲击和内部洪水、债务等风险挑战 。 疫情倒逼改革 , 摩擦催生创新 。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红利 。 政府发挥逆周期政策工具调节稳增长的同时 , 更需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 完善市场体制 , 通过改革来释放动力和经济活力 。 不仅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制度短板 , 也需要释放需求侧潜能 , 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 , 吸引更多资金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
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应对脱钩 。 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应对逆全球化 , 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来应对脱钩 。 不仅要推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 , 而且要加强我国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 。 对外合作方面 , 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扩展欧亚大市场 , 加速RCEP的签字落地 ,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 建构全球最大自贸区 , 争取中欧投资协定达成 , 并启动中欧自贸区谈判 , 为我国经济增长开拓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