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客户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画出湘西苗族村寨脱贫“蝶变”图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采访人员 王志艳)“这里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 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 。 青山环抱 , 绿水流翠 。 木楼相依 , 万瓦如鳞 。 ”著名作家李迪在生前遗作《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的开篇这样写道 , 这部刚刚付梓出版的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作品 , 讲述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蝶变”的故事 , 也是他留给读者最后的纪念 。
李迪创作精力旺盛 , 常年深入农村、油田、警营、看守所等一线采访写作 , 古稀之年依然奔走不缀 , 积劳成疾 , 他的最后一次采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 。
新华网客户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画出湘西苗族村寨脱贫“蝶变”图书中的十八个故事 , 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 , 迅速将读者带入采访现场 , 聆听采访对象独有的声音 , 体会十八洞村人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真实感受 , 与采访者一同感动 。 富于生活气息的人物通过不同的讲述 , 在读者面前铺陈开来 , 真实、生动 , 令人印象深刻 。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语言生动质朴 , 有很强的“在场感” 。 十八洞村包括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和当戎寨四个苗族村寨 。 那些扑面而来的人物、故事和细节 , 便来自李迪在寨子里不断地穿梭、行走和深入细致地采访调查 。
如《黄桃金灿灿》的村主任在外打工漂泊多年 , 小有成就 , 却终于在母亲返乡以后 , 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 创业之路阻碍重重 , 种种艰辛溢于言表 , 这也是一路走来的十八洞村人艰辛的脱贫致富之路 。
《对联的故事》里杨老师回忆起过去的乡村教育:“每到开学的时候 , 我要一家一户地去喊孩子们来 。 整个乡十多个村的老师们就分配任务 , 你到你那个村去发动学生 , 他到他那个村去发动学生 。 ”
《头上剃字的人》里村民杨超文当过养殖个体户 , 出去打工 , 后来返乡养鸡 , 开农家乐、民宿 , 他说:“我只有经历 , 没有故事 , 但是真实 。 像我这样的人十八洞村不少 。 ”他对十八洞村的爱 , 是剃在头上的字 。 他让理发师在后脑的头发间 , 精心剃出“十八洞”三个字……
李迪将村民口中的故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辑和艺术处理 , 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十八洞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而其中的人物、故事和细节 , 便来自李迪在寨子里挨家挨户穿梭、行走和深入细致地采访调查 。 初冬湿冷的湘西十八洞村 , 李迪一住就是十几天 , 返京后 , 他就病倒了 , 本书的创作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 。 2020年6月29日 , 李迪因病离世 , 享年71岁 。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评价李迪:“他的作品是质朴的 , 没有华丽的修辞 , 他努力写出人民心里的话 , 他的风格温暖明亮 , 他的态度情深意长 , 这在根本上源于他对人民群众深切的情感认同;从他的作品中 , 我们感受到的是广袤的大地与奋进的人民 , 感受到在一个一个人物身上 , 一个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斗者、劳动者身上那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力 。 这样一个作家 , 是时代的记录者 , 是人民的歌者 。 ”
据悉 ,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作为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之一 , 被列为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
图集
+1
【新华网客户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画出湘西苗族村寨脱贫“蝶变”图】责任编辑: 王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