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百花岭的“观鸟”脱贫经

新华社昆明7月31日电 题:百花岭的“观鸟”脱贫经
新华社采访人员林碧锋、孟佳
天刚亮 , 30岁的云南保山市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村村民葛宝智就带上相机 , 到高黎贡山上拍鸟 。 这几天 , 又有3个外地观鸟团与他联系准备前来观鸟 。 作为一名观鸟导游 , 他不仅要观察鸟况 , 还要做好观鸟团的行程方案 。
百花岭村是高黎贡山脚下一个傈僳族、白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小山村 , 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60人 。 由于鸟类资源较丰富 , 近年来 , 当地进一步引导村民保护生态环境 , 全力打造“观鸟大本营” 。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才能更好吃上‘生态饭’ 。 ”42岁的百花岭村党总支书记封再标说 , 脱贫攻坚以来 , 村里先后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村小组道路硬化、宽带网络进村、观鸟点提升改造等项目 , 告别了山路难走、水电难通、网络不通的日子 。
同时 , 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的观鸟服务水平 。 去年7月以来 , 葛宝智和村里的其他“鸟导”先后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观鸟服务培训会、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训会 。 葛宝智说:“主要学习生态保护、服务细节提升、观鸟经济发展方向等知识 。 ”
新华社|百花岭的“观鸟”脱贫经
本文图片
↑观鸟爱好者在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村一个“鸟塘”拍摄鸟类(2019年3月28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林碧锋 摄
葛宝智一家人都在从事与观鸟相关的工作 , 包括餐饮和住宿 。 随着观鸟爱好者的增加 , 葛宝智对老房子进行了升级改造 , 如今经营着一个“鸟塘”和一家民宿 , 一家人为游客的吃住行提供保障 , 家里的收入较2015年增加了好几倍 。
观鸟经济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 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村里 , 也让曾经务农或外出打工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
30岁的熊玉强前些年主要在外打工 。 2016年 , 听说村里大力发展观鸟经济 , 他就回家和媳妇经营起“鸟塘” , 通过努力 , 鼓起了钱袋子 , 实现了脱贫摘帽 。 前不久 , 他家买了一辆小汽车 , 专门用来接送观鸟爱好者 。
百花岭村的“观”经济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 如今 , 游客不仅可以观鸟 , 还可以观虫、观植物、观民族歌舞 , 还能体验农业采摘、户外运动 。 在这里 , 集自然、农业、历史、民俗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已初具雏形 。
37岁的刘集是村里的资深“鸟导” , 除了要带着游客到山里拍鸟 , 还要给观鸟爱好者做饭 , 把饭送到“鸟塘” 。 他笑着说:“我和媳妇都快忙不过来了 , 家里还养着鸡和猪 , 我们都想把猪卖了 , 专心管理‘鸟塘’ 。 ”
目前 , 百花岭共有“鸟塘”23处、“鸟导”60余人 , 农家客栈20余家 , 全村2500余人中 , 旅游从业人员达700余人 。 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 , 其中观鸟爱好者6万余人次 , 年实现观鸟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
“我们结合实际发展观鸟产业 , 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 。 ”封再标说 ,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3000元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3万余元 。 2018年至2019年全村10户40人实现脱贫 , 剩余6户20人将于今年脱贫 。
【新华社|百花岭的“观鸟”脱贫经】 通过当“鸟导” , 葛宝智认识了许多来自各地的朋友 。 他说:“今后要进一步完善‘鸟塘’硬件设施 , 提升服务水平 , 让游客有更好的观鸟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