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萨的启示:百年瘟疫如何让城市富足繁盛

“19世纪在敖德萨暴发的瘟疫 , 与我们当下遭遇的全球疫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回看自己的新书《一座梦想之城的创造与死亡:敖德萨的历史》 , 美国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和政府学教授查尔斯·金感叹 , 历史的相似总令人难以置信 。
尽管一两个世纪过去了 , 人类面对凶险的传染病时 , 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状态、城市的隔离措施 , 还是人们面对瘟疫时从恐慌到适应的心理过程 , 都如此相似 。
一座由蛮荒的边境口岸发展起来的城市 , 如何面对瘟疫的打击 , 并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抗疫中寻找经济和文化的出路 , 敖德萨在百年前给出了答案 。
十多年前 , 查尔斯·金在完成著作《黑海史》时 , 就对黑海北岸敖德萨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和传奇历史思考良久 。 他数次乘坐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抵达敖德萨 , 一次次深入研究当地的档案文件 , 像完成拼图一般 , 将这座城市经历的瘟疫、战争、被占领史和种族灭绝史梳理出来 。

敖德萨的启示:百年瘟疫如何让城市富足繁盛
关于敖德萨 , 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于1925年的著名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 曾有过最直观的记录 。 这部庆祝第一次俄国革命胜利的电影 , 因在敖德萨港口著名的石阶上拍摄了一段屠杀场景 , 奉献了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 。 尽管1905年革命的场景来自导演的虚构想象 , 但查尔斯·金认为 , 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敖德萨的城市形象 。
1867年 , 马克·吐温乘坐游轮抵达敖德萨时 , 正是站在这些石阶上 , 眺望平静的黑海 , 俯瞰城市宽阔整洁的街道 , 赞叹“我们的眼里全是美国景象!”
位于黑海北岸的敖德萨 , 曾是介于大海和草原之间的荒岛 , 从一个偏僻的村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共存之地、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 它是犹太人、俄国人、乌克兰人和其他族裔挚爱的冒险之地 , 也曾因瘟疫、革命和战争的悲剧经历 , 不断摇摆在繁荣和衰败之间 。
“就城市发展的艰难过程而言 , 介于创造和毁灭之间的摇摆 , 也许是一种正常状态 。 ”查尔斯·金在书中写道 。
一个世纪的瘟疫浩劫
1812年 , 炎热夏日 , 敖德萨当地剧院一位女舞蹈演员发现自己头痛不已 , 紧接着是呕吐、腹股沟疼痛 , 不到36小时便死亡 。 几天后 , 死亡人数逐渐增加 , 且临死前的病症皆相似 。
当时敖德萨的总督 , 是一位从法国投奔俄国而来的青年俊杰 , 名叫黎塞留 。 他于1803年被新任沙皇任命为总督 , 瘟疫暴发时 , 他本应带军队抗击拿破仑战争 , 接连死亡的病例让他决定留下来调查 。
官员们调查发现 , 早在7个月前 , 就陆续有农民离奇去世 。 直到被公众关注的演员染病去世 , 引起关注 , 鼠疫已侵袭城市中心 。
黎塞留决定关闭所有可能聚集人群的场所 。 剧院、教堂、商业交易中心、法院和海关都关闭了 , 政府每天公布疫情报告 , 并封闭城市边界 。 一切外来者均实施24天隔离措施 , 市民被禁止出家门 , 禁止聚会 , 政府甚至动用军事力量强制执行检疫措施 。 这些如今看起来极为熟悉的措施 , 在当时的社会 , 无疑是大胆举措 。
“人们几乎不敢呼吸了 , 唯恐传染病正在空气中飘荡 。 ”在一位目击者的记述中 , 查尔斯·金读到 , 敖德萨如何陷入一片死寂 。 那种全城停滞的状态 , 跟今天疫情下的世界有几分相似——街头穿行着运送尸体的木板车 , 运送者穿着具有防疫功能的油浸罩衣艰难跋涉 , 郊区随处可见挖好的墓坑 。
对敖德萨这座港口城市来说 , 每年到访的船只无数 , 瘟疫很容易从码头蔓延 , 深潜入市中心 。 查尔斯·金认为 , 在传染病盛行的年代 , 地中海和黑海区域的港口城市都在疲于应对不断暴发的各种传染病 , 这也让城市经历了持续一个世纪的毁灭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