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书单|七本书了解六个大学专业( 三 )


方法方面我推荐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 。 这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社会研究方法A》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参考书之一 , 十分经典 , 有的时候学生写论文也会回到这本书去检索方法论的科学性依据 。 它思路清晰 , 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谈起 , 论及方案设计 , 再到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 内容详细 , 语句通顺 , 堪称“保姆教材” , 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研究所有主要的研究方法 , 作为入门教材绰绰有余 , 但若要想精进某种方法 , 还是要读相关论文 , 并加强实践训练 。
澎湃新闻|书单|七本书了解六个大学专业历史:《治史三书》
严耕望/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 2016年6月版
推荐人:PinYan
本书作者严耕望先生是治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的大家 , 其论著以史料考据精到、论证严谨慎密著称 。 本书分为三部分 , 在兼论其个人学术经历的同时 , 主要讨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裁等问题 。
在书中提出的众多治学原则中 , 笔者挑出两点略谈 。 其一是 “慎作概括性的结论” 。 历史爱好者们纵论古今、臧否人物是痛快的 , 但那些高论往往构基于模糊的阅读印象而缺乏具体的史料支撑 , 结论愈宏大、愈概括 , 也就愈摇摇欲坠 。 因此 , 培养下判断、提观点时的审慎与严谨态度 , 追求言而有据、论而有凭 , 是本科史学训练的目标之一 。 严先生在书中每提到一观点 , 往往便引用数种史料进行论证 , 不发一空言 , 这便是治史者严谨性的体现 。 其二是“不要忽略反面证据” 。 历史的书写与构造往往掺杂着各类动机 , 仅仅通过截取与筛选史实就可以描画出截然不同的故事 , 真实的历史在此刻则面目模糊 。 史学家们慎思明辨 , 关注问题的正反两面 , 尝试复原与保存历史的真实 , 不仅是追求科研的真理与客观 , 也是践行着他们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 。
笔者认为 , 合格的本科历史学术训练 , 与其说是通过撒胡椒面式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具体的史实与史论知识 , 倒不如说是培养学生基于材料的分析与写作能力 , 使学生既可有所依傍地踏入社会 , 亦可进一步进行专门方向的学术深造 。 培养这种能力要“用心读书” , 这是严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治学门径 , 也是通向思想启蒙与解放的必经之路 。
澎湃新闻|书单|七本书了解六个大学专业新闻传播:《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著 邓建国/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7年1月版
推荐人:李彤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由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 , 作者在本书中以跨学科的人文视角 , 旁征博引哲学、宗教、文学、技术等领域知识 , 阐释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 。 相比讲述传播学理论的其他书籍 , 本书别出心裁 , 反其道而行之 , 与其说作者在探讨传播的理论与捷径 , 不如说他在探讨传播的难题与鸿沟 。
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出“不可交流性”(incommunicability)的概念 , 随后围绕着“传播的对话观”与“传播的撒播观”两种观念 , 自苏格拉底与《斐德罗篇》以及耶稣之爱开始探讨 , 到生灵与死灵的交流 , 再到20世纪图灵测试所引发的人机关系之争 。 随着人类对于实现交流的不断试探和传播技术的演变 , 人们对于彼此之间难以交流的困境认识也愈发深刻 。 阅读此书 , 传播的历史画卷会在眼前一幅幅展开 , 新奇而充满魅力 , 书中提到了很多大家诸如奥古斯丁、洛克、黑格尔、马克思、克尔恺郭尔、库利等人的传播理论 , 也提到了米兰·昆德拉的《不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传播现象 , 既富理论探讨又不失趣味 , 留下了很多日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