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淮海战役 , 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末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解放战争)中 , 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合实施的一次战略大决战 。 这场战役 , 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刘峙集团主力而告结束 , 因而对全国战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重大积极影响 。
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本文插图
与其他两场决战相比 , 淮海战役具有以下特点:
这是唯一一个在兵力、火器对比上不占优势的态势下发起的决战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 都是我方在兵力、火器和态势上占有优势情况下发起的 。 而淮海战役发起时 , 敌我力量对比共方仍处劣势——正如毛泽东所言 , 是一锅夹生饭 。
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本文插图
这是唯一一个打起来以后才明确“决战”性质的战役
辽沈战役发起前大半年多的1948年2月7日 , 毛泽东就提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决战设想 , 作战方针的确立也是在战役正式发起前的9月7日(以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的9月12日为战役正式发起始点) 。
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本文插图
平津战役发起前20天的11月9日 , 毛泽东就提出了“抑留蒋傅集团在华北就地歼灭”的决战设想 , 作战方针也于战前一周左右的11月18日最后确定(以东野主力南下入关的11月23日作为战役发起始点) 。
而淮海战役呢?一直到华野主力南下陇海路开始捕击黄百韬兵团的11月5日(也就是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始点) , 统帅部也好 , 中野、华野首长也好 , 都还没能确定与徐州刘峙集团“决战”的决心——战役的设想也仅仅是歼刘峙集团三分之一左右 。
直到华野主力即将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的11月9日 , 在充分征求并取得共识的各方意见后 , 统帅部“就地全歼刘峙集团”决心才得以确定 。
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本文插图
淮海战役基本上是通过战斗解决问题
辽沈战役中 , 东北蒋军锦州、沈阳、长春的三大重兵集团中 , 锦州、辽西之敌(实际上就是沈阳之敌)是以战斗解决问题 , 而长春之敌起义的起义 , 投降的投降 , 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平津战役中 , 北平之敌(即傅作义集团主力)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 。
而淮海战役中 , 除战役开始之时 , 冯治安部三个半师在贾汪起义外 , 其余的黄百韬集团、黄维集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集团 , 均为战斗解决 , 中野、华野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
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本文插图
淮海战役 , 是共产党方面的命名 , 在国民党方面 , 这场战事称之为“徐蚌会战” 。 应该说 , 国民党方面的称谓 , 比共产党方面更为准确 。
淮海战役最先提案者 , 是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粟裕将军 , 他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时的1948年9月24日 , 就致电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 , 提出了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主力作战建议 , 建议中提出了三个方案 , 其中的首案即为“淮海战役” , 其要点为:
⒈乘两淮敌军空虚 , 由华野苏北兵团攻占淮安、淮阴、高邮、宝兴 , 华野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线 , 准备打击出徐州出援之敌;
⒉尔后 , 以3个纵队占领海州、连云港 , 华野全军转入休整 。
中年|三大战役中, 为何只有淮海战役堪称世纪之战
本文插图
在粟裕提出的“首案”中 , 淮海 , 当然指的是预设的战场范围 , 即两淮(淮安、淮阴)和海州地区(广义的理解 , 是指海州、连云港地区) 。 战役的目的显而易见:首先取两淮和海、连 , 歼灭国民党军在该地区的那两个整编师(军) , 同时准备打击由徐州来援之战 , 迫敌主力退守津浦沿线 , 减少刘峙集团机动作战兵力 , 将山东、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 改善华东、中原我军态势 , 为渡江南进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