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郎酒IPO背后:扩产能、缓销售 “快慢”之间高端野心不减


早在2007年 , 郎酒就曾谋划上市 。 今年6月 , 郎酒股份披露招股书 。 孰料 , 近期其上市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广发证券将被处罚 , 给郎酒上市路增添了几分不确定因素 。
从招股书来看 , 2019年 , 郎酒股份营业收入如果放到A股上市白酒企业中可以位列第8名 , 净利润则排在第5名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在此次IPO前 , 困扰郎酒良久的商标归属问题得到了解决 。 就此 , 郎酒上市的主要障碍可以说已经扫清 。
回顾郎酒近十年的发展史 , 其销售收入曾早早达到破百亿的高峰 , 又曾因行业调整等原因跌落谷底 。 在被称为酒业“狠人”的汪俊林带领下 , 郎酒近年来经过战略调整等重回增长轨道并开始冲刺资本市场 。
对于郎酒而言 , 上市是其发展的关键一步 。 汪俊林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 , 产量是决定酱酒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 此次IPO募资逾70亿并将大部分资金投入扩产 。 当前 , 郎酒试图销售“慢下来”、产能“快起来” 。
近日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就上市等话题采访了郎酒股份 , 对方表示 , 因处于IPO缄默期暂不能回应相关问题 。
股票|郎酒IPO背后:扩产能、缓销售 “快慢”之间高端野心不减
本文插图
商标权归属尘埃落定
求学时学医的汪俊林 , 可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会入主郎酒 , 更没有想到有成为“白酒首富”的一天 。
参考郎酒2019年净利润24亿元及某行业酒企33.9倍左右的市盈率 , 郎酒成功上市后 , 市值有望超过700亿元 。 而汪俊林持有郎酒76.7%股份 , 他个人身家则有望超越500亿元 。
时间回到2000年前后 , 彼时 , 郎酒还是一家伫立在赤水河畔的国营酒厂 。 《酿酒科技》杂志公布的1998-2000年中国白酒利税20强显示 , 1997年 , 郎酒的利税水平排在全国酒企第18位 , 1999年和2000年 , 郎酒的利税水平持续超过洋河 。 2004年 , 原国家质检总局还批准对“郎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当时郎酒保持着稳健发展势头时 , 汪俊林还在药厂里摸爬滚打 。
1967年出生的汪俊林原本学医 。 1992年 , 他出任当时举步维艰的泸州国营制药厂厂长 , 一年时间使濒临破产的制药厂起死回生 。 汪俊林在商业上的才华逐步显露 , 1999年 , 他又接管了年亏损上亿元的国企四川长江机械集团 , 并再度上演扭亏神技 。
自身的商业才华、地方政府的看重和已经完成的原始积累 , 让汪俊林介入郎酒改制一事并不出人意料 。
2001年 , 原本发展稳健的郎酒突然收入大跌 。 汪俊林曾对外表示 , “郎酒改制的直接导火索是其改制前经营状况的低迷下滑 , 2001年 , 郎酒销售额不到3亿元 , 装水卖都会亏 , 日子相当难过” 。 彼时 , 当地政府认为郎酒的病症归根结底在两个字:体制 。 于是 , 郎酒改制的硬指标被敲定 , 汪俊林成为接管郎酒的属意人选 。
最终 , 郎酒100%股权以4.9亿元的价格卖给了汪俊林的宝光集团 。 郎酒开启了民营企业的新身份 , 而汪俊林也正式进入白酒产业 。
但此次交易却留下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国资股权在改制时转让给了汪俊林 , 但至关重要的郎酒商标、商誉和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改制时并未转让 。
起初 , 古蔺国资承诺将其拥有的郎酒集团商标、商誉、专有技术等许可宝光集团所属的郎酒集团独家使用 , 后者按年支付许可使用费 。 还规定 , “当郎酒集团年度酒类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 , 则宝光集团拥有10%的无形资产所有权 , 郎酒集团年度酒类销售收入每增加1亿元 , 则宝光集团相应增加5%的无形资产所有权 , 以此类推 , 最高不超过30%的所有权” 。
在此次IPO前夕 , 商标问题得到了解决 。 郎酒招股书显示 ,古蔺县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郎”牌商标持有主体 , 目前共持有532项“郎”相关境内商标和24项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境外注册商标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汪俊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