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解体前,苏联给外蒙下了一个什么套?


长久以来 , 外蒙一直在苦苦寻觅能够合作的第三邻国 , 但碍于己方的国土被中国和俄罗斯从南北两个方向全面包围 , 这种
“寻觅”便立时增加了许多难度 。 蒙古国以东是中俄之间漫长的东部边界 , 自不待说;蒙古国以西 , 乍看之下似乎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 但是等我们把地图放大 , 蒙哈之间仍然隔着中国和俄罗斯 。 而这段距离多远呢?38公里 , 这个长度在世界地图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可就是这短短的38公里 , 让蒙哈相望而不能及 。 为什么如今会形成这样的边界态势呢?追根溯源 , 这一切还要拜苏联所赐 。
中年解体前,苏联给外蒙下了一个什么套?
本文插图
【中年解体前,苏联给外蒙下了一个什么套?】
18世纪 , 哈萨克斯坦被俄罗斯吞并 , 那个时候还没有蒙古这个国家 , 当时的蒙古属于大清帝国的一部分 , 因此这个时候的边界只是用来区分沙俄与大清 。 1911年外蒙古事实独立 , 在中俄之间便多出一个国家;1922年俄国内部城头变换大王旗 , 沙俄变成苏联 , 原帝俄时代的各民族纷纷成立加盟共和国 , 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 。 此时于苏联来说 , 对外要划定苏、中、蒙的边界;对内要划定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和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边界 。 而就是在这次划分中 , 俄罗斯人留了心眼儿 , 直接造成在苏联解体后蒙古无法与哈萨克接壤的局面 。
中年解体前,苏联给外蒙下了一个什么套?
本文插图
苏、中、蒙之间的边界划分属于国际事务 , 相对比较严肃;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与哈萨克加盟共和国之间则属于内部事务 , 毕竟不论俄罗斯还是哈萨克斯坦这个时候都只是苏联境内的次级行政机构 , 这种划分相对就随意得多 。 (赫鲁晓夫时代为了彰显俄乌友谊 , 就直接把克里米亚半岛赠送给了乌克兰 。 )奎屯山介于中、蒙、俄(苏)、哈(苏)四者之间 , 中、蒙、苏三者之间的界线确定之后就只剩下俄(苏)与哈(苏)之间的边界 。 显然 , 如果令蒙哈接壤的话 , 中俄就无法接壤;而令中俄接壤的话 , 蒙哈就要彼此隔绝 。 几经权衡之后 , 苏联高层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 有人说这是为了给俄罗斯留下一个在西部对华直接沟通的窗口 , 但仔细分析奎屯山的地形你会发现 , 事实绝没有这么简单 。
中年解体前,苏联给外蒙下了一个什么套?
本文插图
苏联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人 , 尽管各加盟共和国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 但对于苏共中央来说还是有所偏重 。 奎屯山以西是哈萨克斯坦的额尔齐斯河谷 , 以东是蒙古国的大湖盆地 , 这两处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 欠缺的只是中间相互沟通的走廊 。 奎屯山以南是新疆噶纳斯的崇山峻岭 , 这里遍布原始森林 , 即便以中国今天的基建能力仍旧无法打通向北的通道 , 更不要说是几十年前 。 这也证明了所谓
“保留西部沟通窗口”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 但放眼奎屯山以北 , 却是一条传统的游牧走廊 , 这条丝毫不亚于“河西走廊”的通道位于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境内 , 是沟通蒙古与哈萨克斯坦的必经之路 。 现在你明白苏联的用意了吧?
中年解体前,苏联给外蒙下了一个什么套?
本文插图
苏联对各加盟国的一贯手法是
“不把全部筹码押在一个对象上” , 对于能够直接沟通蒙哈的“阿尔泰走廊”自然不能划归哈萨克斯坦所有 , 相反放在俄罗斯人手里显得更为稳妥一些 。 如此一来 , 中俄直接搭界 , 蒙哈被相互隔离 , 这种状况在苏联解体前还不明显 , 但在各加盟国纷纷独立为主权国家之后 , 蒙古赫然发现自己被这样狠毒地摆了一道 。 作为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这样的资源出口型国家 , 如果“阿尔泰走廊”在哈方手中 , 两者之间的经济交流完全不需要通过第三方 , 可如今有俄罗斯在中间横插一杠 , 蒙古注定无法找到梦寐以求的“第三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