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依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何让父母的童年创伤不再代际传递( 二 )


依恋紊乱的孩子无法在自身与照顾者之间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关系策略 。 发生依恋紊乱的孩子不知道怎样在和依恋对象(通常是父母 , 尤其是母亲)的互动中(我是否接近你 , 我是否远离你 , 我是否信任你 , 我是否不信任你)以合理的激活状态获得其关心 。
未竟的依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何让父母的童年创伤不再代际传递
文章图片
养育方式 , 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养育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 而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方式则受到他们接受的养育方式的影响 , 我们可以将根源追溯到祖父母 , 甚至是更早的祖先那里 。 有力的证据表明 , 90%的受虐儿童在成年之后会患上精神疾病;而70%的受虐儿童在成为父母后 , 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
03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已经为人父母的TA , 存在没有处理好的心理创伤 。 《未竟的依恋》中指出:对受过创伤的父母来说 , 他们在与孩子沟通和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的过程中 , 重温了一些TA早期与其父母相处的经历:也许是让人觉得可以信任、温柔 , 也许是感到恐惧、愤怒、困惑 , 等等 。 成为父母意味着他们再次把自己暴露在负面情绪中 , 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是之前没有得到解决、难以表达的 。
照顾一个脆弱、依赖性又强的孩子意味着其父母要再次面对他们曾经的依赖感、经历过的恐惧和无助的童年带来的让他们痛苦的脆弱感 。
孩子的哭声和愤怒、沮丧或无助的表情 , 重新激活了这些父母对类似经历的记忆 , 让他们仿佛再度身处于被伤害的经历 , 再次经历恐惧、失控的暴怒、无助、绝望、羞愧、耻辱和孤独 。
一些父母对这些难以忍受的感觉采取了将其投射到对孩子形象的认知上(投射性认同)的方法 , 以此恢复情感平衡 。 或者出于自我防御的目的伤害或忽视孩子 , 以此面对他们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危险 。
除了自我防御 , 有心理创伤的父母还会产生一系列认知上的曲解 , 会用他们自己投射出的孩子的形象取代对真实孩子的认知 , 这主要是由于这类父母心智化的缺乏 , 或者由于其无法认识到孩子的痛苦感受 。
父母的再体验、自我防御和认知扭曲等动态因素加重了孩子的不适感和恐惧状态 , 导致孩子的不安全感的升级 , 形成恶性循环 。
所以说 , 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 , 充满爱意的关系 , 最好不要轻易生孩子 。
经济压力大固然是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 但是 , 没有稳定的情感关系 , 缺乏健康的心理状态 , 即使有了孩子 , 也难以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早期关系 。
未竟的依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何让父母的童年创伤不再代际传递
文章图片
04寻求专业帮助
《未竟的依恋》中提到了有两种方法可以让父母和孩子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 。
一是对照顾者的修复 。 作为照顾者的父母 , 在感知到了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断裂之后 , 就要修复这种断裂 , 并改变自己的反应 , 以此重新与孩子的需求协调一致 。
这需要照顾者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我现在的感觉不是由我的孩子造成的;孩子的反应让我想起了我经历的一些事情 , 但它们是不一样的;我的孩子不是我要防御的对象) 。
二是获取外部支持 。 假如父母所受的创伤时间较早并一再反复 , 就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让自己从创伤和丧失的经历中解脱出来 , 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意义重大 。
未竟的依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何让父母的童年创伤不再代际传递】为人父母是一场主动的修行 , 而我们的言行 , 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道门窗 。 因为除了父母 , 他们无人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