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玛丽|对恩人数代报答成为农民代言人,朱元璋的乡愁:对老乡情深意重

撰文/赵立波
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一直未能忘情于那个给他人生留下最为凄惨的故乡 , 从饥饿到瘟疫 , 故乡对于朱元璋来说往事不堪回首 。 但是 , 朱元璋对故乡的思念并未因之淡忘 , 相反他对那个贫瘠的故乡一直怀有感念之情 。 至正二十六年 , 朱元璋的故乡濠州被其收复 , 那一刻 , 思乡如奔涌的潮水不可阻遏 , 这个以“流浪者”出去的人终于将以另一番姿态面对那个疲弱的故乡 。 他感慨地说:“濠 , 吾家也 。 济如此 , 我有国无家可乎!”在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 , 朱元璋抽出时间去濠州的故乡 , 尽管他已经在那没有任何亲人 。 但是他身边的两个随从却揭示了朱元璋对老乡情深意重的感恩心理 。
超超玛丽|对恩人数代报答成为农民代言人,朱元璋的乡愁:对老乡情深意重
文章图片
他的恩人后代 , 一个是刘大 , 另一个叫曹秀的随从 。 刘大就是在朱元璋家破人亡之际 , 使得自己得以安葬父母的刘继祖的儿子 。 曹秀则是当年拿出自己所有家底置办礼品送他入皇觉寺为僧的汪大娘的儿子 ,。 这正是朱元璋人生之初最大的两位恩人的后代 。 此前朱元璋刚成为红巾军镇抚大将 , 听到朱元璋声名的二人前来投奔 。 朱元璋看到刘大和曹秀 , 真正体会了“老乡见老乡 , 两眼泪汪汪” , 感慨地说:“吾故人至矣”忙向他们打听恩人情况 。 当听到汪大娘在朱元璋投军不久去世 , 刘继祖也病故的消息后 , 朱元璋“惨怛动容”《凤阳新书》 。
超超玛丽|对恩人数代报答成为农民代言人,朱元璋的乡愁:对老乡情深意重
文章图片
报恩情结让朱元璋对两位恩人之子格外照顾 , 让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做贴身护卫 。 虽然二人资质平庸 , 朱元璋却格外珍惜 。 甚至二人多次请求去前线打仗 , 朱元璋也不放手说:“我不会让你们冒生命危险 , 那样对不起你们的父母!”到了洪武七年 , 朱元璋专门设立了皇陵祭祀署 , 于是任命刘大、曹秀为从仕郎 , 专门守护皇陵 , 还为他们改了名 。 刘大之名不能进入诏书 , 改为刘英 。 曹秀则连名带姓一起改了 , 叫做汪文 。 因为那是朱元璋最感恩的汪大娘的儿子 , 以示对汪大娘的纪念 。 甚至连同恩人的第三代 , 朱元璋都进行了照顾 , 给汪大娘的孙子送到南京国子监读书 , “冬夏给衣布等物” , 进行细心培养 。 到了洪武十一年时 , 皇陵竣工后 , 朱元璋又宣布 , 将汪大娘的牌位放进父母陵寝 , 享受皇家烟火祭祀 , 这种举动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 可知汪大娘在朱元璋最无助时给予的帮助叫朱元璋刻骨铭心的进行报答 , 说明了 , 朱元璋的乡愁世界是有恩必报 。
超超玛丽|对恩人数代报答成为农民代言人,朱元璋的乡愁:对老乡情深意重
文章图片
这次回乡 , 朱元璋深刻认识到常年战乱 , 已经让老乡们更为流离困苦 , 这些无不让朱元璋紧迫感到平定天下的紧急 。 这次回乡朱元璋给乡亲们分了一些田地 , 免了十年钱粮 , 并对他们说 , 你们这二十户以后就不用种地了 。 地佃给别人种 , 你们专门帮我看守祖坟 , 我立你们为陵户 , 帮我照料祭祀之事 , 不要你们出钱 , 祭祀过后的猪羊 , 就给你们吃了!以后你们每日间 , 只要收收租子 , 吃吃酒 , 快快活活度日罢 。
除了对老乡们的安排 , 朱元璋对曾经逼迫他的地主刘德的作为也让人大出意外 。 当刘德被兵丁找到朱元璋面前时 , 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时 , 朱元璋安慰他说:“此恒情耳 , 不必问 。 吾贫时 , 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国榷》让刘德更为意外的时 , 朱元璋还赐给他三十顷田 。 这个举动无疑让所有人感到意外 , 朱元璋原来是“有恩必报 , 有仇也饶” 。
超超玛丽|对恩人数代报答成为农民代言人,朱元璋的乡愁:对老乡情深意重
文章图片
这一天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朱元璋身旁的起居注官员记得清清楚楚 , 甚至颇与汉高祖刘邦回乡颇为相似 。 所不同的是 , 朱元璋的作为似乎比刘邦还要豁达大度 。 朱元璋认为:“论高祖豁达大度 , 世咸知之 , 然其记五嫂之怨而封其子为羹颉侯(意思是“饭没了” 。 ) , 则度量亦未弘矣 。 ”朱元璋这次回乡的表现无疑将他以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形象载入史册 。 这次回乡 , 朱元璋在安排乡亲吃喝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 。 今还故乡 , 念父老乡人罹兵难以来 , 未遂生息 , 吾甚悯焉 。 ”并嘱咐说:“乡人耕作交易 , 且令无远出 , 滨淮诸郡尚有寇兵 , 恐为所抄掠 。 父老等亦自爱 , 以乐高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