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满扶贫纪实:大山里开起了小龙虾“大排档”
27岁的女孩子应该做什么?
这是花一样绽放的年龄,没有时尚的装饰,不用费时的梳妆,徐言研就是那朵绽放的鲜花,用她的青春和双手妆点了大山里的家乡 。
早上5点钟,家住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桐元村综合专干徐言研来不及吃早餐,就踏上了前往江苏学习的车,两天前,她在网上联系到了江苏一家小龙虾养殖场,这一天,她要赶去当地参加技术培训课程 。
五年前,27岁的徐言研刚大学毕业,大城市的繁华热闹让人留恋,但在外学习四年的徐言研依然忘不了从小养育自己的大山 。 2014年后,作为国家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的重要政策之一,大学生返乡做村官正在全国各地兴起 。
度小满扶贫纪实:大山里开起了小龙虾“大排档”■几乎没有犹豫,徐言研返乡了 。 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回到桐元村,当起了村主任助理,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关注这个她再熟悉不过的村庄的经济发展,帮助乡亲们找准扶贫产业,让村里人过的更好 。
万州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区县,贫困人口有10万余人,全区贫困村达168个,2017年刚刚退出贫困县 。 而桐元村作为辖内村子,也因环境闭塞,产业发展行情滞后,多年未找准核心扶贫产业 。
外面的世界已经翻天覆地,但桐元村的村民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固守一亩三分地,从事着最传统的庄稼活,仅仅能满足温饱 。
徐言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而在村里人眼里,这个20出头的女娃子,长着一张娃娃脸,但讲话快、声音亮,脑子也转的快 。 这个年龄,很多大山里的女孩子或在外打工,或回到老家结婚生子,而徐言研却要带着村里人创业搞养殖 。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言研,徐言研很喜欢捉摸、钻研 。
在做村官两年后,徐言研决定,养殖小龙虾 。 村里许多人听说这个女娃子要养小龙虾,第一反应是,肯定会亏钱的 。 而徐言研其实也并没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创业,用她自己的话说,真的是困难重重,但这个决定背后,其实有她对家乡旅游生态的考量,也是她大学四年专业所学的结合 。
徐言研深知,旅游业是铁峰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 这里以山地为主,海拔普遍较高,夏季凉爽,是避暑胜地 。 加上铁峰乡有大面积的猕猴桃基地、杨梅基地,吸引了周边区县人前来旅游观光 。 夏季避暑旅游热的带动下,小龙虾养殖刚刚开始在万州山区发光发亮 。 她还了解到,万州最具规模的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年产小龙虾2—3万斤,销售额可达100万元左右 。
调查才有发言权,徐言研没有顾忌村里人的质疑 。 最初,她花费5万元承包了村里20亩水塘,在做了大量功课后,开始对小龙虾养殖进行了精细化运营 。 虽然是一名年轻的新手,徐言研却很快对虾苗成本、饲料成本、用药成本等了然于胸 。
这期间,她多次往返浙江地区,到成熟的小龙虾养殖厂实地取经 。 凭着那股子钻研的劲,通过各种途径的自学,徐言研把养小龙虾的产业链学习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开始就走上了科学养殖的路子 。
2019年,徐言研养殖的小龙虾单只重量可达1两多,远超市面上4-6钱的重量,加上当地旅游生态的带动,这一年,徐言研靠卖小龙虾年收入超过了15万,让村里的人彻底对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刮目相看,她也成为乡里创业脱贫的代表 。
但徐言研丝毫不敢松懈,科学养殖路上一点也马虎不得 。 她心里其实还有本账:养小龙虾的虾苗需要2-3年更换一次, 20亩水塘两年承包的成本也近10万元,为了保证水质,20亩水塘的引水渠还需要进一步升级......
一笔一笔,扩大养殖的难关摆在了眼前:资金哪里来?
要想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单找准产业还不够,我需要把小龙虾养殖打造成一个示范产业,吸引更多的政府和村民关注 。 胆大心细的徐言研发现,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是村民考量产业的两个因素,她需要资金改善现有的养殖模式 。
- 中国北斗横空出世纪实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l人民日报点赞宁夏扶贫车间
- 周到|奉贤区西渡街道发展村开展”四史“系列活动纪实
- 海外网|总书记的话暖了扶贫干部心
- 北京日报客户端|首批圆白菜进京,岳各庄的林西扶贫菜地丰收了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大厂:扶贫公益岗助力脱贫攻坚
- 中国体育报|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队伍——国家队夏季军训纪实
- 中国新闻网|甘肃高校师生访贫困民族山区 觅“语言扶贫”新路径
- 新华网|“扶贫832平台”累计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总额突破12亿元
- 【】“扶贫832平台”累计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总额突破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