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什刹海》:朝朝夕夕间,弹奏一曲家的温暖和弦( 二 )


中国妇女报|《什刹海》:朝朝夕夕间,弹奏一曲家的温暖和弦就连不打不相识 , 以租客身份入驻庄家的大卫 , 也在最初的不适与后来的不断磨合中与他们相处甚欢 , 从而成了庄家的一分子 。
有过风波种种 , 但更多时候 , 他们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温情与爱意 , 也充满了人情味儿 。
生活如乱麻 , 千头万绪 , 将这一家人各自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 是让全家人头疼的饭馆 , 能让这饭馆最终“起死回生”的便是庄老爷子科普给人们的一道道美食 。
中国妇女报|《什刹海》:朝朝夕夕间,弹奏一曲家的温暖和弦美食 , 就是整个故事的纽带 。
与美食有关的电视剧似乎并不多 , 在我印象里 , 看过的上一部剧还是很久前的韩剧《大长今》 , 只记得画面写意 , 在大长今的励志故事里 , 加入了制作韩国料理的那一分精致和那一分美妙的滋味 。
而依什刹海而生的庄家人的冷暖人生 , 对于美食这一细节的处理却重在——写实 。 烹制美味佳肴的画面 , 并没有多少花哨的镜头 , 更比不上《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分分寸寸精巧细腻 , 虽然主创团队也请来了久负盛名的“舌尖”团队参与制作 , 风格却不尽相同 。 《什刹海》里的味觉审美 , 就是寻常人家的寻常之味 。
提到烟火气息 , 大多数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或许就是食物吧 。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黄叶村写出的文化巨著《红楼梦》里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描述众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 , 涉及的食物多达186种 。 而以美食为重要线索的《什刹海》以“庄家菜”为贯穿始终的又一“主角” , 则试图从饮食文化的切口折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庄家的家宴上 , 美味美态的炸荷花 , 外焦里嫩的炸空心虾脯 , 耗时三天时间才做成的苏造肉……隔着屏幕都让人垂涎欲滴 , 真正做到了以画面刺激味蕾 。 而经剧中人之口道出的那些美食的由来 , 每一道菜背后的历史 , 也让人大开眼界——看剧的过程 , 更像是一次饮食文化之旅 , 在那一道道美食繁杂的工序背后 , 还藏着历史的烟云、文化的底蕴 。
中国妇女报|《什刹海》:朝朝夕夕间,弹奏一曲家的温暖和弦似乎 , 每一道食物 , 都有灵魂 。 而让食物有魂者 , 是剧中的人 。
庄为天 , 天即指美食 。 剧中的一段特写 , 是他制作家宴的过程 , 从片肉到裹面粉 , 到在鱼身浇上热油 , 透过这小小的一道松鼠鳜鱼 , 得见他对待美食的态度——他的眼神里满是恭敬和诚意 , 手上的功夫则如庖丁解牛般娴熟 。 执着、坚守 , 对工作精益求精 , 七十几岁了 , 仍不改初衷 。 庄为天从饮食这个角度诠释了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风貌 。
烹饪的过程有仪式感 , 吃的方法也有许多讲究 , 即便吃一碗再平常的打卤面也有其自己的门道……细节决定成败 , 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 恰与市井小民喜怒哀乐的平凡生活 , 共同构成了《什刹海》的温柔底色 。
中国的饮食文化 , 有一种独有的内涵 , 就是包含着浓厚的亲情意识 。 晋朝的张翰因见秋风起 ,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后来人们用莼鲈之思这个词来比喻思念故乡亲人 。 在《什刹海》里 , 俯拾之间即可以看到熟悉或陌生的京味儿美食 , 也总能让观者思及亲人之间 , 情感的羁绊 , 亲情的羁绊 , 以及爱的羁绊 。
……
中国妇女报|《什刹海》:朝朝夕夕间,弹奏一曲家的温暖和弦趋于平淡而别有生趣的《什刹海》 , 有市井味道 , 有烟火气息 , 有家长里短 , 有儿女情长 , 他们的故事 , 就是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七日与又一个七日 。 虽然偶有风云涌动 , 但《什刹海》的叙事风格舒缓而平和 , 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海 , 柔柔的、淡淡的、静静的……不需波澜壮阔 , 只于朝夕变换之间 , 便以一众普通人的生活群像 , 弹奏出一曲关于家的温暖和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