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那年高考的遗憾事( 五 )

  我拼命想抓住考研这个可以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 把目标定在了想去的大学和专业 , 目标高到所有人都劝我冷静 。 但这一次 , 我没有退让 。

  ---------------

  时隔多年 , 我还记得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下午 。 班主任在出成绩半小时内打来电话:“你再说一遍 , 你考了多少?!”我语气平静地回答:“601 。 ”相对于我的“平静” , 电话那头不肯接受现实的班主任反倒更像是高考生本人 。 我找了个借口迅速挂断电话 , 害怕再多说一句就要哭出来 。

  这个分数于我而言算超级失常发挥 。 我不敢相信地一次次看成绩条 , 看了3遍才肯接受现实 。 习惯遇到问题先自我处理的我 , 没有哭 , 没有抓狂 , 只是默默地说了句:好像 , 我去不成想去的大学了 。

  由于从小憧憬当律师 , 我高一便坚定了学法学的念头 , 把目标定在了北方政法名校 , 梦想着在未来穿着帅气的制服 , 给人们带去正义和公理 。 然而高考失利 , 一切瞬间成空 。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 , 由于灰心而随便选择的志愿 , 会导致久久未能弥补的遗憾——就像有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伤痛一样 , 我要用很多年来治愈选错志愿这个痛 。

  出成绩的那天 , 偌大的客厅里没有一个人讲话 , 我看着爸妈的脸 , 一边掉泪一边苦笑着想:“是吧 , 你们也觉得我的人生完蛋了吧 , 你们也觉得我这段路失败了吧 。 ”

  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我 , 没有心情查看适合这个分数的学校和专业 , 只是一直躲在房间里哭 。 直到不得不填报志愿时 , 爸妈否决了我原本想学的法律 , 理由是女生不要学容易产生纠纷的专业 , 况且又不是政法类名校 , “干得好是何以琛 , 干不好是张益达” , 甚至不惜搬出家里德高望重的伯伯来劝我 。 没有高考分数作为底气 , 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 问:“我能选什么?”

  他们给了两个选择:师范和金融 。 老师是他们眼里百分之二百的“铁饭碗” , 被认为是最适合女生的工作 , 没有之一;而金融 , 现在想来 , 是因为2015年金融大热 。

  我不想当老师 , 所以果断选择了金融;因为“考砸了”这个事实 , 我觉得自己已不配拥有追梦的资格 , 也不配选择省外的学校 。 我的高考志愿 , 便在自我否定与全家的意见中 , 草草作了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