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5290小时!他创造出中国空军歼击机安全飞行时间最长纪录( 四 )
截至2019年11月 , 王文常累计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5290小时 , 这个纪录中国空军至今无人打破 。
5290小时 , 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 ,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坐标 。 没有重大任务 , 没有辉煌战果 , 有的只是一种坚守的极致 。 而这极致背后 , 是一名老飞行员对国家和军队的无限忠诚 。
几年前参加同学聚会 , 转业后在民航拿着高薪的战友也曾让王文常的心起过波澜 。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 , 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 王文常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 。 从小 , 父亲就教他“责任立身、忠诚立命” 。
“国家花这么大的代价培养一个飞行员 , 尤其是飞行教员 , 哪有那么容易!”父亲这句话 , 半是欣赏半是勉励 。
王文常喜欢楷书 , “形体方正 , 笔画平直 , 可做楷模” 。 人如其字 , 字如其人 。 机械师何跃武一眼就能分辨出哪张是王文常的飞行确认卡 , 因为王教员每架次签名都工工整整 。
对王文常来说 , 飞行是爱好 , 是初心 , 更是责任 。 这份对飞行难以割舍的情意 , 很快校正了他的航线 。
走进部队家属院王文常的家 , 一切只能用“极简”来形容——屋里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 , 一切简简单单 , 井井有条 。
准确地说 , 这更像是妻子郭艳仙的家 。 工作日 , 王文常吃住都在飞行大队 , 只有周末才回家属院住上一两天 。 尽管夫妻两人同在一个营院 , 过的却是鹊桥相会的日子 。
儿子长大后 , 妻子就过起“单身”生活 。 “买一根排骨 , 砍成六七截儿 , 她一个人要吃三顿才能吃完 。 ”说起这些 , 王文常有些愧疚 , “我这5290小时 , 有一半是她飞出来的 。 ”
妻子至今还珍藏着王文常写给她的上百封信 。 “你的信经过5天的跋涉于24日收到……又见到枫叶一片片 , 你那红红的笑脸 , 要比枫叶更娇艳……”眼前这个魁梧健硕的男人 , 笔下却流淌着如此温柔多情的文字 。
王文常说 , 他的名字里有个“常”字 , 飞行就是要讲究“如常” , 没有任何例外 。 其实 , 后半句话他没有说:爱情 , 亦如是 。
《我爱祖国的蓝天》响起 , 悠扬的旋律中 , 王文常缓缓走向战机 。 今年5月25日 , 部队为王文常举行了隆重的停飞仪式 。
早已习惯了高速度快节奏战斗生活的王文常 , 此刻却走得很慢 。 凝望 , 摩挲 , 轻拍 , 一遍又一遍 , 他想与朝夕相伴的“老伙计”多待一会儿 。
一曲终了 , 余音回荡机场 。 面向战机 , 王文常抬起右臂庄严敬礼 。 那一刻 , 高升的旭日染红了他的脸颊 , 清风吹散了眼中的雾花 ,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
停飞后 , 王文常转到地面参谋的岗位上 , 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飞行员完善操作 , 摸索新的战术战法 。
王文常家里有一块小黑板 , 闲暇时 , 他习惯在黑板上画座舱图 , 进行图上演练 。 如今 , 他还是改不了跟飞行有关的一切习惯 , 包括在小黑板上“作画” 。
儿子高中毕业后 , 也报考了军校 , 如今是空军某部一名排长 。 家里这块小黑板 , 也是他童年最深的印记 。
平日里 , 王文常不苛求儿子的考试分数 。 有一次 , 他发现儿子翻阅《三字经》 , 几天后就丢在一边 。 他没有批评儿子 , 而是默默翻开这本书 。
几天后 , 听到父亲把《三字经》从头至尾流畅地背了出来 , 儿子一脸惊讶与钦佩 。
新飞行员们平时很难回家 , 王文常的家就是他们自己的家 。 每逢过年过节 , 师徒几个聚在一起 , 其乐融融 。
饭桌旁 , 王文常嘱咐徒弟:“我们这代飞行员 , 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 , 飞好飞机 , 做一流的战斗机飞行员 。 以后 , 你们也会有自己的徒弟 , 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 ”眼角的皱纹 , 遮不住王文常心中的快意 。
如今 , 王文常的徒弟孙红亮也坐进了后舱 , 放飞一批批追风逐日的战鹰 。
- 解放军报|三赴海外维和,他说:“为和平坚守,我们无怨无悔”
- 解放军报|常饮“芦根汤” 砺兵演训场
- 解放军报|全军第十六个“军车交通安全月”活动部署开展
- 解放军报|战场就是党建工作“主考场”
- 解放军报|一次对抗演练 三易导弹阵地
- 解放军报|我把战士亲人请进视频课堂
- 解放军报|“蹲苗强根”,只为今后更茁壮
- 解放军报|硬核操作!舰载战斗机最新着舰训练画面曝光
- 解放军报|回望中国北斗发展之路,这些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 解放军报|军队存在为打仗,军人生来为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