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本轻狂|他是蜚声国际的化学家 却说“我不聪明,谁努力谁赢”


吾本轻狂|他是蜚声国际的化学家 却说“我不聪明,谁努力谁赢”
吾本轻狂|他是蜚声国际的化学家 却说“我不聪明,谁努力谁赢”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
20世纪60年代,求知若渴的少年陈新滋从广州出发到香港求学 。 多年后,他成了誉满天下的科学家、名校校长 。 70年代末,陈新滋首次揭示并证明了“主要手性产物来自微量的催化中间体” 这一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微观自然现象 。 后来又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地研发了手性镇痛药物萘普森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工艺,该成果被写入《大英百科全书》并被列为1991年度“国际化学重大进展” 。
而陈新滋却一直谦逊地把“我不聪明”挂在嘴边,“大家别总觉得自己聪明,其实到最后是谁用功谁赢 。 ”公众面前的陈新滋总是笑容可掬,松弛从容 。 事实上,他总把人生的弓弦拉满,韧性却来越强,直至箭中靶心 。
在香港,为了入读“中四”(相当于高一),陈新滋用了“最笨”的方法克服英文难关——背词典 。 日复一日机械的工厂生活中,他翻出小纸条偷看,每天记50个,最终如愿入学,会考中荣膺全港状元 。
远渡日本求学时,为了学日语,他每天听着老师讲课的录音带入睡,第二天起床再录新课,梦里都回荡着日语,坚持“煲”了半年耳朵 。 后来,他慢慢能听懂课堂内容了,还以理学院第一名的成绩获荐赴美读博 。
他是全世界最早涉足手性催化的学者之一 。 手性化合物就如同人的左右手看似一样,却戴不进同一只手套 。 互为手性药物进入人体后往往会呈现疗效、毒性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家们尽量控制只合成单一手性药物,在减少后期分离所造成成本浪费的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 。
解决重大问题要靠知识、努力与运气的完美结合,陈新滋相信总有一条通路存在,“不找,就永远找不到;找,也不一定找得到,至少有机会 。 ”
饱读经典的陈新滋总结说,科学研究应该追求真、善、美 。 “最善的是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例如做出一种药品治愈很多人,这就是最大的善 。 ”为此,功成名就的他还在努力“奔跑”——为新能源电池中的电解液研制添加剂,以延长电池寿命、提高安全性;从中药中发掘抗肿瘤物质,并利用手性催化合成技术为其减毒增效……
【 人物小传 】
陈新滋,1950年出生,广东台山市人,知名有机化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校长 。 研究领域为不对称合成及其工业应用,手性医药中间体合成、相关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抗癌药的研究与开发等,获得多项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策划:张英姿 撰文:吴晓娴
【吾本轻狂|他是蜚声国际的化学家 却说“我不聪明,谁努力谁赢”】制图:廖木兴 编辑:梁胤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