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追记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倪世宏

:原题为_新华网|追记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倪世宏。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题:中国战鹰的“健康医生”——追记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倪世宏
高玉娇、陈卓、闫伟亮
专业同行叫他空中战鹰的“健康医生” , 部队官兵称他为守护战鹰的“110” , 但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倪教员” 。
他叫倪世宏 ,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飞控与电气工程教研室教授 , 空军级专家 , 中国空军飞行参数数据处理领域的开拓者、奋进者 。 2020年3月20日 , 年仅57岁的倪世宏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 留下4000余个空军主战飞机的典型案例、百万余字的学术专著以及培养带教出的一批又一批“飞参处理”岗位人才和飞参系统科研人才……“我们自己的飞参系统 , 咬烂嚼碎也要‘钻’出来”
1979年 , 倪世宏考入原空军工程学院 , 成为航空机务特设专业的一名本科学员 。
大学四年 , 倪世宏没有一门课程低于90分 。 “世宏上学时除了练体能 , 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学习 。 虽然成绩拔尖儿 , 为人却很低调 。 ”本科同学王伟平说 。
1991年 , 已经作为优秀毕业学员留校任教的倪世宏接到上级通知 , 赴国外学习深造 。
【新华网|追记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倪世宏】国外学习期间 , 看到外军飞行员可以借助飞行参数还原战机飞行轨迹和战斗状态 , 由此改进飞行动作 , 倪世宏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 。
“我们自己的飞参系统 , 咬烂嚼碎也要‘钻’出来!”第一次接触到飞行参数数据处理领域的倪世宏立下了“军令状” 。
既无现成教材、又无实践经验 , 飞行参数地面处理设备国产化的研究困难重重 。
他带领团队对着密密麻麻的飞行参数代码 , 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跟踪分析 , 摸清了数据结构和译码机制 , 最终实现三代战机飞行参数地面处理设备国产化 。
眼光始终盯着部队 , 盯着战斗力
有了国产的飞行参数地面处理设备 , 倪世宏和团队着力研发针对多型主战战机的飞行参数数据地面处理系统 。
当时全空军几十种机型 , 创新数据记录格式、解码公式等研究攻关工作量很大 。
整整两年 , 倪世宏带领团队奔波数万公里深入各机型部队进行调研 。 20世纪90年代后期 , 飞行参数地面处理系统逐渐实现了对空军主战机型的全覆盖 。
在倪世宏和团队的推动下 , 飞行参数纳入了空军飞行训练信息管理体系 , 成为航空兵部队检测分析、训练评估、机务维护的“数据百宝箱” , 为空军部队飞行安全和训练效益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
紧盯部队、紧盯战斗力 , 倪世宏的目光始终聚焦在部队的战训需求上 。
一次深夜 , 执行重大演习任务的部队飞行参数地面处理设备出现故障 , 技术人员电话找到了倪世宏 , 他立刻赶到教研室 , 进行技术指导 。 当听到军线电话那头战机起飞的消息 , 倪世宏才在沙发上安心睡着了 。
“我多干一点 , 就能多留下一点”
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 , 先自我介绍 , 再把自己参军入伍时的照片展示给新学员们 。 这样的“开学第一课” , 倪世宏坚持了大半辈子 。 “千万不能忘了为什么穿上这身军装!”他总是这样说 。
为了当好“教员” , 倪世宏还把被褥搬进航空兵部队 , 做起了认真学习飞行保障的“学生” 。
带着在部队的学习实践成果 , 倪世宏带领团队创建了集学历、任职与资格认证于一体的“飞参”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2018年1月 , 倪世宏被查出肺癌晚期 。 “时间不多了 , 我多干一点 , 就能多留下一点 。 ”病情稍有缓解的时候 , 倪世宏就从医院“溜出来” , 靠着镇痛药站上讲台 。
看到来医院看望自己的学生们 , 倪世宏经常嘱咐他们:战机飞行参数数据要和其他数据整合成数据平台 , 地面综合保障系统也要继续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