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上海天桥上的卖花阿婆:孤独的日子打着盹儿过( 二 )


一辈子聚少离多 , 本以为老公回来 , 晚年能相互依靠 , 现在却都成梦一场了 。 医生跟丁阿婆说 , 可以解剖尸体 , 查明死因 。 她没同意 , 人都救不活了 , 何必又再让他遭一回罪?老公死后 , 她在饭店洗碗 , 洗着洗着就站不起来了 。 去了医院 , 一查是脑梗 , 但她自己知道 , 是伤心 。
没多久 , 邻居介绍她去教会做清洁 , 说总比当洗碗工轻松些 。 丁阿婆在教堂里听神父讲圣经的时候 , 突然间听到天主跟她讲话 , “离开那个家吧” 。 那几天 , 她正好收到一位会讲中国话的外国教友的工作邀请 , 去做“住家阿姨” , 她立马答应了 。 又过了一阵儿 , 教友的婆婆突然到访 , 听说她信的是天主 , 很是反感 , 因此辞退了她 。 天主这时候又跟她讲话了 , “去卖花吧” 。
遇到不讲价的顾客 , 会把花卖得贵一些
“支付宝到账8元” , 丁阿婆的手机响起了一句语音提示 。 她的支付宝收款二维码 , 以前用的是儿子的 。 因为每次找他要钱也麻烦 , 今年才叫儿子帮忙把收款二维码换成了她自己的 。 但把钱转到银行卡 , 还是要请人帮忙 。
丁阿婆打了个哈欠 , 将制作好的茉莉花手链放进长方形的塑料盒里 , 盖上盖子 。 制作茉莉花手链是有讲究的 , 一定要大小一致的花骨朵穿成一串 , 才好看 。
“这花怎么卖的?”一个穿着时尚的女人往前走了好远 , 又回过头来 , “这种呢?”
“都是5块钱一个 。 ”丁阿婆遇到不讲价的顾客 , 会把花卖得贵一些 。
“我要两对白兰花 , 一个茉莉花手链 。 ”女人说完 , 伸出白皙的手腕 , 等待丁阿婆将茉莉花手链给她系上 。 丁阿婆又用打湿的纸巾把两对白兰花包起来 , 叫她回家放在冰箱冷藏室 , 但“不要靠里” , 不然花会冻坏 。
看客|上海天桥上的卖花阿婆:孤独的日子打着盹儿过
文章图片
丁阿婆在给顾客系花带
另一次 , 一个来买花的女人说自己没带钱 , 但身边刚好带着6件样衣 , 问是否可以用衣服来换白兰花 。 丁阿婆就挑了一件大号的黑色短袖POLO衫 , 因为她喜欢穿得宽松的衣服——这就是那件“美团点评”的来源 。
来买花的人除了女人 , 也有带小孩的妈妈或爸爸 , 普遍以中年人居多 。 因为这是老上海夏天的味道 。 而卖花的 , 以前有六七个 , 现在一天只有两三个了 。 有的是年纪大了 , 有的是因为现在很多地方不给卖花 。 剩下的几位老太都是老相识了 , 大家从同一个老板那里拿花 , 白兰花和茉莉花 , 广东广西运过来的 。
在这几位老太中 , 华狮广场(淮海中路上)的王阿婆是个“网红” , 好多采访人员采访过她 。 但对于卖花婆婆们来说 , 网络热度可不是什么好事 , 因为一旦卖花这档子事传开了 , 第一个找上来的一定是城管 。
她每天推着车出门 , 也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高雅的事了
81岁的王阿婆在“卖花界”的“工龄”有21年 , 她喜欢卖花 , 因为卖花不会和人产生矛盾 , 每天见到的都是新鲜的朋友 , 今天来买花的人 , 明朝就看不到了 。
多年之前 , 有一个在她花摊前走来走去的后生 , 她问“侬做啥” , 后生说他在观察她 , 要为她赋诗一首 。 年轻人临走前 , 给她照了相 , 说他要让全上海的人都认识她 。
王阿婆不知年轻人用了什么法子 , 自那以后 , 确实有形形色色的人找了来看她、买她的花 。 不像过去 , 总有人骂她一把年纪了还死要钱 。 后来年轻人也来过 , 但王阿婆已经认不出伊来了 。
看客|上海天桥上的卖花阿婆:孤独的日子打着盹儿过
文章图片
王阿婆的摊子 , 下雨时也不少人光顾
因为自己“卖花界网红”的身份 , 她感觉卖花是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 。 “白兰花是洋行的、医务人员、教师这样有文化有身份有教养的人用的 , 不像葱油饼是像车夫一样烂臭的人吃的” , 这是王阿婆经人提点得到的知识 。 如此一来 , 她每天推着车出门 , 也能觉出自己是在做一件高雅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