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儿科技|前端工程师后端转型实录( 三 )


LiveVideoStack:能透露一下您在这次LiveVideoStackCon会带来哪些独家内容吗?
姜雨晴:十月份的LiveVideoStackCon我会带来MediaTrack开发中的一些细节 。 首先是非标准视频的处理 , 我们很多用户的待发布成片实际是会有单路视频、多视频Stream多音频stream的内容 , 本次会介绍对于这部分视频的前后端处理 。
其次 , 我们在音视频控制的精准度上做了比较多的优化 , 这次大会也会着重讲这部分 。 第三 , 由于视频处于生产制作环节 , 对于视频防“跑版”的需求比较多 , 这次大会稍微介绍一下视频安全的内容 。 最后 , 疫情期间MediaTrack对更高效的视频协作做了很多探索 , 本次大会也会把新的协作形式的开发进行简要说明 。
LiveVideoStack:您眼中当前国内的视频生产环境是什么样的?
姜雨晴:目前国内专业的视频创作团队还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创作方式 。 新媒体的兴起 , 给这些生产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 , 却没有把他们从传统的制作方式中带出来、拥抱互联网 。 新媒体的兴起给了很多UGC用户舞台创作视频 , 甚至有些视频不用专业的工作栈就可以制作出来 。
过去的几年内 , 我们在很多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大量这样的作品 。 但随着专业制作团队的引入 , 受欢迎的作品逐渐被专业制作团队的产出占据 。 目前的环境 , 基本就是会用互联网工具协作的人 , 做不出专业的作品 。 而制作的出专业作品的人却无法用互联网协作 。 当然 , 这并不是创作者的问题 , 而是目前的创作工具大多偏向于非专业用户 。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 需要有能够满足专业场景的互联网工具 。
爱因儿科技|前端工程师后端转型实录
文章图片
LiveVideoStack:视频播放体验优化面临的普遍问题是什么 , 有哪些解决方案?姜雨晴:首先清晰度和卡顿这两件事 , 从来就是互斥的 。 高码率高清晰度的视频往往伴随着对网络条件的更高要求 。 5G的到来为我们解决掉了部分这样的问题 。 场景化、用户需求化的转码策略和新的转码技术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其次是C端用户要求比较高的首屏时间 。 但是在我们的场景中 , 秒级以内的优化并不是用户刚需 , 更需要的其实是对一些常见的视频格式 , 可以快速在多端播放 , 这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首屏” 。 也就是从上传完成到各个端都可以播放视频的时间 。 这仍然是依赖转码 , 此时转码策略尤为重要 。
最后是画面 。 视频生产与视频观看不同 , 哪怕是边角的水印都有可能影响制作者对画面的理解 , 视频生产环节十分注重视频的安全性 , 这两者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 数字水印等策略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 。
LiveVideoStack:MediaTrack解决方案的亮点及其具体考量是什么姜雨晴:我个人觉得 , 最大的亮点其实在于深入用户场景 。 对于不同场景下的文件处理用的是不同的策略:比如音频制作环节 , 音频制作者关心的其实是音频本身的一些数据 , 比如看波形数据判断音频是否过载等等 , 而单条音频制作之后 , 在混音的环节 , 制作者关心的又是多条音频轨道的搭配问题;在视频创作环境中 , 创作者关心的是画面、调色是否准确 , 转场是否在指定的位置 , 甚至是某一帧不该出现的穿帮镜头等等 。
实际视频创作者分很多不同的工种 , 他们对于同一个视频或者音频表现出来的要求也不一样 。 这需要深入用户场景在服务端和播放端做不同的策略 , 才能让各个工种的用户都得到满足 。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 , 看到的虽然是一个播放器 , 但实际是很多不同的播放器根据策略展现 。
LiveVideoStack:您现阶段正在解决的问题以及您下一个阶段的研发目标是什么
【爱因儿科技|前端工程师后端转型实录】姜雨晴:现阶段其实有几个研发目标 , 首先就是实现MediaTrack对新的协作模式的创新 。 其次 ,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用户的制作场景 , 开始PC客户端、工作栈插件和音视频生产制作过程中一些实用工具的研发 。